•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中华民国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1 10:21:00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元1916年(民国5年),3月23日,陕西郭坚、高进娃率2000余众袭入县城,夺取县府快枪70余支,次日掠早胜,往山河镇,哥老会众曾予响应。

5月11日晚,来历不明的“吕毛子”率200余众袭击迕逭镇,杀邵天仓、杨有子等多人,“拉票子”20余人。

公元1918年(民国7年),9月,樊钟秀(绰号樊老二)率众过县境,11日屠川口,12日掠春荣。

公元1925年,民国14年,邵三纲起义。

公元1926年,民国15年7月,陕西红头军两股入掠县境。

9月,甘军黄得贵据早胜镇。

12月,国民军韩复榘部追击黄得贵部至平子镇丁家漩涡,遇伏被围,损失惨重。

公元1927年,民国16年春,新庄镇王庄子村王瑞珊藉哥老会力量举事成军。

夏,冯玉祥命其甘边剿匪司令马鸿宾率二十二师追击甘军黄得贵、韩有禄于金村、龙湾一带,激战7昼夜,败绩。

公元1928年(民国17年),夏天,王瑞珊依附宁县政府。7月,县政府诱捕邵三纲,押至县城杀害。

腊月,庆阳赵文华、陈珪璋聚众出盘客山区,自号“甘肃义军混战成团”,转据九岘康家原。

公元1929年,民国18年,陈珪璋纵横于宁县境,并请黄得贵来任“甘肃讨逆军第一路司令”。

公元1930年(民国19年),李培霄转掠县内。

六月,“桃木橛”屠岘头堡。

公元1931年(民国20年),2月,刘志丹部在张陂原遭伏击。

夏,刘志丹驻兵早胜镇。高广仁扣押刘志丹。

11月,刘志丹率部沿子午岭南下,赵二娃部袭破民众据守的荏掌堡,杀20余人,刘志丹后抵,予以制止,并击毙元和岭民团团总赵润财,然后进抵“北八社”之一的北柴桥子。

公元1932年(民国21年),1月,刘志丹所部在北柴桥子改编为“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2月移驻正宁县三嘉原。

4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于陕西香山战斗失利以后,退至九岘麻子掌召开梁掌会议,解决“南北分家”问题。

7月9日,刘志丹率游击队驻武洛村,接应西华池国民党新编十一旅一团特务营一连高鹏飞部武装起义。

10月,刘志丹、谢子长率游击队据盘客、金村(旧荆宅里、洪蒲里),建立乡苏维埃政府,设土地革命委员会。

公元1933年(民国22年),10月,半坡暴动,不久,“陕甘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宁县第三支队”成立。

公元1934年(民国23年),后季,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清剿”。陆军三十五师马鸿宾部分8路从正宁、合水、环县等处向根据地进犯。一零五旅冶成章(号野骡子)旅进驻盘客、九岘一带,其直属骑兵团马培清部分布平子等地。蒋介石嫡系六十一师杨步飞部在早胜等地。东北军张学良部第六师驻于县城庙咀坪。宁县政府扩大保安团为保安队,辖4个分队。

公元1935年,民国24年春,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清剿”,马鸿宾部直属骑兵团驻金村,其二零八团马开基部驻早胜。

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一部及骑兵团驻九岘地区。为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再一次“围剿”,师长杨森率领骑兵团,夜出九岘原,长途奔袭长武县,转袭泾川县,再经董志原头青牛、太昌等地往襄乐。

4月,瓦扇子战斗发生,红一团受挫。

公元1936年,民国25年3月,东北军张学良部、十七路军杨虎城部等,从宁县等处大规模围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宁县革命根据地大部丧失。

7月,一支队与赵铁娃等带领的关中地区四大队联合奇袭观音庙,继而拔除盘客、金村、九岘以至合水古城川等地国民党军据点,新宁县革命根据地陆续恢复。

腊月廿三日,彭德怀率领红军西北野战军前敌总指挥部及直属部队进入宁县境。宁县县长王序宾迎接彭德怀和左权于县城。

公元1937年(民国26年),春节之际,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从南义等地东入宁县境: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贺龙及二、四方面军一部抵盘客。聂荣臻率红一军团部进驻宫河镇(新中国成立后划归正宁县),邓小平率其政治部驻于王录村,黄永胜、肖华等率其红二师驻于早胜镇。

3月上旬,刘伯承率红军援西军各部由淳化、三原一带西上,途经宁县境,包括红四军(军长陈再道、政姜王宏坤)、红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政委宋任穷)、红三十一军(军长肖克、政委郭述申)、骑兵第一团和随营学校等。其中女兵数百人,在县城住半月,春荣、新庄等镇为之筹粮。

8月上旬,县内红军部队大部陆续开赴三原改编。

同期,援西军各部返赴三原,复经县地。其直属部队等于8月6日东渡蒲河,夜宿焦村。次日经县城,夜宿早胜镇,刘伯承住刘杰三家,女兵在北新城。后经宫河地区东去。中国工农红军於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后,原中央红军复回宁县宫河、早胜等地整训,其主力一部编为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一部编入一二九师,留守边区。

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零团一营进驻宁县城。

公元1938年(民国27年),11月,七七零团一营换防,警七团一营接防宁县城。

公元1939年(民国28年),4月下旬,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一六五师进抵宁县城郊。

“宁县事变”事件及一系列战事发生。

7月,八路军警七团一营换防,警三营接防宁县城。

12月上旬,胡宗南部九十七师一部抵宁县。10日,宁县城战事再起,八路军随即撤离宁县城。

公元1940年(民国29年)9月,甘肃省政府指令宁县、正宁、灵台、泾川四县保安队,合编为“甘肃保安第四团”,团部驻宁县。

公元1941年(民国30年),奉上司命令,宁县政府组织参加修筑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封锁线,直至1949年解放,平地开沟、遇险筑堡,自米桥至吉岘,沿红白边界线依次修筑了鸡娃楼、武家后庄子、东二里冢、仙灵壑口、良平尚家坬(下跨九龙川)、春荣路户、雷家畔(下跨城北河川)、南义寨子河、东王庄直至吉岘(时属宁县)等前沿碉堡(为圆筒形土堡,每堡可住一个排),构成火力封锁线。曲折回还,达200华里。

公元1942年(民国31年),新宁县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和“反顽”武装斗争。

公元1944年(民国33年),腊月,宁县社会青年和中山中学学生共64名,参加远征军,部分人出国。

公元1945年(民国34年),10月,抗日战争全国胜利,新宁县领导机关在梁掌堡举行会议,决定扩大根据地。

公元1946年(民国35年)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以11个旅的兵力由陕北向西,进攻陕甘宁边区,抵宁县地区。

8月27日,迎接三五九旅回边区,新宁县军民协力攻打平子镇。

公元l947年(民国36年),正月,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宁县城,死伤百姓多人。转又扫射春荣镇,并投两颗炸弹于南义东畔村。

2月,午亭子战斗。

2月24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十七师四十八旅,在进攻马栏解放区以后,由副旅长万又麐率至宁县宫河镇稍事休整。25日至26日,全旅至宁县城集结。27日,旅长何琪从西安返抵宁县城,连夜召开军事会议,传达胡宗南关于进攻陇东及陕北解放区的军事部署和行动计划。会罢,率部星夜出动,取道董志原,向合水县地进发。

3月5日,新宁县人民总动员,全力以赴支援西华池战役。

4月中旬,国民党整编八十二师马继援部进驻宁县境,随即向新宁县地区发起进攻。

5月4日,国民党军飞机1架再次轰炸宁县城,5枚炸弹落龙川小学校院,街市民房被毁多间,炸死南坡子理发人等4人,炸伤卖菜老汉周浩。

同月,国民党军飞机扫射马继援部驻防的长庆桥,落炸弹两枚,1枚落河中,1枚击中桥北第二孔桥面之西沿,成半月形壑。

6月16日,胡宗南部三十六师进犯陕北,过盘客、金村、九岘一带,火烧农民刚收上场的小麦摞。

8月16日,九岘西坬战斗发生。

公元1948年(民国37年),3月26日,早胜镇逢集。国民党军用飞机一架扫射市民,死伤百姓30人。

4月23日至24日,马继援亲率其司令部及直属卫士大队、野战医院、四十三兵站支部、辎重连、山炮营、特务团、步兵一百旅、骑八旅、青海保安骑兵第一团等部沿长庆公路南下,日夜兼程,汽车与人马之声轰鸣,途经和盛、太昌、长庆桥一线,群众谓之“过兵”。

5月8日,南桥子—良平阻击战。

“五•八惨案”发生。

公元1949年(民国38年),2月,宁县政府以“戡乱建国,保卫宁县”为名,扩大自卫队至600余人。同时,成立“购枪委员会”,向百姓摊派13.73万银元巨款购买枪支。同时屡次征兵抓丁。

7月26日,正宁县政府自卫队3个中队逃至宁县城。

7月27日(农历前七月初二日),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三军一八八师骑二旅部队攻克宁县城,消灭守敌,并击溃逃敌,宁县全境解放。

(选自《宁县志·军事·军事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