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古生物化石点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02 11:30:28 浏览次数: 【字体:

古生物化石,在沟谷暴露的黄土层底部和岩石层中,过去与近年均有发现,群众统称之为“龙骨”,有防治刀伤止血之功效,药材部门也进行收购。因此,过去零散发现的化石,都被当作“龙骨”使用,发现地点也被人遗忘。近10多年来,发掘化石比较集中,被上级文物部门确定为化石点的,有以下7处:

城关化石点:主要分布在新宁镇的太平山、花儿山、庙嘴梁和马坪的太平沟等处。这些地方分别处于马莲河、城北河和九龙河谷地区,在暴露的中生代基岩和三趾马红土顶部古代河湖冲积砂层中,时见古代脊椎动物化石。各处所发现的化石都被人们当作“龙骨”交售给县药材部门,主要有嵌齿象、剑齿象、三趾马、三门马(?)、鹿、骆驼、羊、剑齿虎、鬣狗等生物化石,属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化石点。

庙底化石点:在和盛镇庙底村庙洼砂场,化石发现于砂质黏土层中,主要有大象的下颌骨、腿骨、肋骨和羚羊、马、鹿等骨骼化石,为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化石点。

西华沟化石点:在政平乡西华村所属马莲河东岸西华沟侧,化石发现于含沙砾的红黏土中,群众在此挖卖“龙骨”、“龙牙”已有20余年历史,约过3万余斤,现仍有埋藏。主要化石有大象、犀牛、牛、马等骨骼,属上新世化石点。

老虎沟化石点:在襄乐川上游盘客乡前渠村北部的拐沟——老虎沟,化石发现于沟底两侧的红黏土中,1978年至1979年,群众在此地挖卖“龙骨”数千斤,主要化石有三趾马、犀牛、牛、鹿、羊等骨骼,属上新世化石点。

砚瓦川两处化石点:在砚瓦川河床两侧的红黏土层中,广泛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主要在瓦斜乡前川村和昔家嘴村湾里,前川群众挖卖“龙骨”2万余斤,湾里群众亦挖数千斤。两处现仍有较丰富的化石埋藏,主要化石见有马牙,据查还有大象、犀牛、牛、羚羊、鬣狗等骨骼,属上新世化石点。

庙山化石点:在春荣乡徐家村,化石发现于庙山脚下的断崖上,断崖长达1华里,化石在含有泥石的黏土层中。1980年,群众在此挖卖“龙骨”2万余斤,主要有大象、犀牛、牛、马等的牙齿和骨骼化石,系第三纪晚期化石点。

(选自《宁县志·文化志·文化·古迹文物·古生物化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