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古城遗址(一)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21 14:57:08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刘邑:历代史志屡记,夏之末,此地为公刘邑。《史记•周本纪》载:夏衰,不窋失稷官,奔戎狄之间。其孙公刘复修其业,“务耕种,行地宜”。《匈奴列传》载:“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元和郡县图志》记:“宁州……当夏之衰,公刘邑焉”。《括地志》记:“宁州、庆州…… 即刘拘邑城”。《太平寰宇记》记:“宁州……公刘邑也”。清代《嘉庆重修一统志》亦记:“宁州,古公刘邑”。《甘肃新通志》记:“公刘邑在州治西一里许,周之先公刘居此,谓之北豳”。《甘肃全省新通志》记:“北山即北坡,距州一里,达府之路山下,即公刘邑”。府、州旧志记载略同,公刘邑即今之庙坪。

义渠故都:《史记》中《周本纪》《匈织列传》均有记载:周平王东迁以后,义渠民族在这一带建立义渠戎国,并且“筑郭以自守”。班彪《西征赋》所谓“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故城”,即此。历代旧志沿记:义渠故都,在宁州西北之公刘故邑,即今之庙坪。《括地志》记:“宁、庆二州,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元和郡县图志》记:“宁州……公刘邑焉。周时为义渠戎国”。《太平寰宇记》记:“宁州…… 公刘邑也。周时为义渠戎国”。《大清一统志》记:“义渠故城,在宁州西北”。《甘肃通志》记:“义渠故城,在州西北,春秋时为义渠国”。《甘肃新通志》记:“公刘邑在州治西一里许……春秋时为义渠,即此”。所据旧志,迄无异议。然其城废久,建筑无存;唯余削山痕迹,轮廓尚属完整;而遍地瓦砾历代相杂,犹可辨认。

泥阳故城:即汉置泥阳县治,城久废,其址诸说不一。《元和郡县图志》记:“在今县理东南十五里泥阳故城是也”。《史记正义》记:“泥阳故城在罗川县北三十一里。”按此,亦在今县城东南。《元丰九域志》记:襄乐县有泥阳镇。《大清一统志》记:“泥阳故城,在宁州东南……后汉末寄治冯珝,此城遂废”。《甘肃通志》记:“泥阳故城,在县东南五十里……后汉末寄治冯翊,此城遂废。州志有泥阳里,即此”。查清《宁州志》泥阳里在今平子镇地区。《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示,泥阳县治亦在县城至东南一带,府、州旧志记载略同。

大要故城:即汉置大要县治,在宁县东南,城久废,遗址亦不可寻。《大清一统志》《甘肃通志》等均有记载,方位略同。

独乐故城:即汉置独乐县治,初在延安府界,北魏迁治而来,在县城东南,亦废久,遗址不可寻,《太平寰宇记》记载:独乐故城在定平县东北三十里。《大清一统志》记载: “在宁州东南”。通志、府志、州志记载略同而具体地址均不能详。

襄乐故城:即今襄乐镇城。汉置襄洛县治,初在延安府界,北魏孝文帝改“洛”为“乐”,移治于此。北魏稍后又置为襄乐郡治,西魏改置燕州,并筑城曰燕州城。《元和郡县图志》记:“襄乐县,紧。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襄洛县地,属上郡。后魏孝文帝改‘洛’为‘乐’,属襄乐郡”。《太平寰宇记》记载:“襄乐县,东八十里,旧二乡,今四乡,汉襄乐县地,后魏孝文帝改‘洛’为‘乐’,县城本后魏燕州城也。”《周地图记》记:“文帝大统十六年,置燕州,因筑此城”。《大清一统志》记:“襄乐旧县……在州东北燕原下,今为镇”。《甘肃通志》记:“襄乐废县,在州东北六十里……明设巡检司……旧县在州东北燕原下,今为襄乐镇”府志、州志所记皆同。其城今尚在。

(选自《宁县志·文化志·文化·古迹文物·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