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
近10多年来,各类文物出土颇多,除少数损坏失散以外,征集收存卓有成效,截至目前,零散的、成批的文物出土,仍时有发现。现在,宁县博物馆收存出土文物中,反映宁县地质历史的化石,有上新世以来的三趾马下颊骨和颊齿、大唇犀臼齿,嵌齿象臼齿、乳齿象臼齿、三门马上颊齿和下颊齿,犀牛獠牙和颊齿、剑齿象颊齿、板齿犀颊齿、骆驼颊齿、羊臼齿、鹿臼齿,犬类犬齿等。反映这个地区人类社会历史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彩陶盆、双耳罐、尖底瓶等;周代陶罐和胫伯盨、中生父鬲等;战国有铜剑,铜戈;秦代有箭镞、蒜头铜壶、“半两”铜币;汉代文物较多、有陶鼎、陶灶、陶耳杯,陶俑、陶奁、鸭蛋壶、釉陶壶,还有铜鼎、铜薰、铜洗、铜钫、铜甑、铜灯,铜龟灶、铜谯斗、博山炉和铁剑等。唐代文物,以县城东山发掘的唐无名氏墓葬为例,陪葬文物既多且精;以后各代文物不胜列举,内有宋代仕女莲花枕,彩绘釉陶,造型精美。历代铜镜、铜币,都有可珍贵者,从略。几件重要文物,详志如下:
胫白盨:自名为樽,1978年于宇村谢家出土,铜质,通高16 厘米,口径纵15.4厘米、横22.2厘米。圈足(有缺)纵14.5厘米、横22厘米。体椭方形,两侧以兽首形附耳,盖有短扉,口、盖周沿饰环重纹。盖顶饰窃曲纹。内底有铭文两行6字:“胫白乍”、“中姞罇”。
中生父鬲:1978年出土于宇村谢家。铜质,高13厘米,口径17.5厘米,腹深8厘米,平沿、敛颈、平裆、蹄足,腹饰回纹、条纹和菱形纹。内颈有铭文一周、19 个字:“中生父乍井孟姬宝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县城东山唐先名氏墓葬文物:1979年5月,新宁镇新宁村村民李某修庄之中掘出墓葬,墓向为西偏东30度;墓道为斜坡式,长10.5米,宽12米;墓室残长3.5米,宽3米,高3.1米;墓内被盗,物序混乱,有石无志,尸骨一具。陪葬除陶罐、陶豆之类以外,有完整陶塑19件。其中,武士俑2件,通高146厘米;马俑4件,通高87厘米,身长75厘米:驼俑2件,通高98厘米,身长70厘米;镇墓兽2件,通高75厘米;余为陶俑、胡俑等。
政平原边唐折冲都尉蔡墨雕花石棺墓文物:蔡墨(公元620—687 年)字守一,济阳人,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转宁州静难府折冲都尉。死于垂拱三年四月四日,与夫人孙氏合葬于宁州之定平原(详见墓志铭并序)。其墓位于政平乡硷底村官草沟东侧,墓葬形制为南北向的土洞墓,方向350度,可分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距地表11.2米。墓室为平面长方形,南北长4.74米,东西宽3米,残高2.1米。由于长年沟水冲刷塌方,石棺的西侧已暴露可见。1984年3月发现后,县博物馆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文物有:①石棺1盒:长2.38米,宽1.08米,高1.05米。石棺四周阴刻青龙、白虎、玄武,阳刻朱雀四种图案。②墓志1盒:正方形,边长59厘米,通高22厘米,盖为盝顶式,四刹雕有花草纹饰,中间阴刻篆书:“大唐故显国府折冲都尉张掖县开国男蔡公墓志”。③彩绘天王俑2件,约高1.3米。④彩绘镇墓兽2件,约高65厘米。⑤彩绘仕俑20件,通高27厘米。⑥彩陶罐一件,通高35厘米。⑦“开元通宝”1枚。共计28件。墓葬因早年被盗,遭到破坏,现正整理修复。墓志铭文如下:
大唐故显国府折冲都尉张掖
县开国男蔡公墓志铭 并序
公讳墨,字守一,济阳人也。克庸袨德,保姓隆维城之基;启业敦诗,相汉流帝师之美。握秦政而纡金紫,绩著青缣,定孔籍以镌石书,道彰漆简。曾祖白泽,周宜武将军,安弥子。祖建,伏波将军酒泉郡守,因家张掖焉。父善达,岸头府左果毅都尉,节殉王事,名书册府。赠甘州刺史。公以长嫡授游击将军,若乃忠贞表训,门树芳烈,几杖成规,风徽自远。公之弱岁,早嗣家声,机辩折于询梅,通敏详于对曰。年十有七,酷丁荼蔡而哀荣兼集,殆于灭性勺饮不进,五日乃苏,形容毁瘠,扶而后起。昔死事之孤,汉皇留抚育之念;勤王之胤,吴主存鞠养之恩。以古仿今,无以过也。永徽年,除秦州显亲府右果毅都尉,恤安士卒,部分车徒,人畏其明,兵仰其惠。龙朔二年,转宁州静难府折冲都尉。既而军出崐丘,兵临高阙,公乃蓄斯东箭,应美西山,杖剑遄征,剪奔鲸如拾芥;权谋将略,取封豕若走丸;减灶沉规,题树奇干齐陈;解鞍贾勇,饮□标于汉飞,授上柱国。时职典军禁,有违定省。太夫人在于家第,寝疾而薨。公侵星载驰,徒行戒道,风雨如晦,蓬发散于修途;饥渴长驱,堂茧涉乎艰阻。服阕,上元二年,授庆州永业府折冲都尉。吐蕃以犬羊之众,伺边作梗。公从武豹之资,受委经略,加张掖县开国男,任墨离军副使。开爵承家,列山河而不朽;杖旄作镇,安亭障以无虞。垂拱二年,转岐州显国府折冲都尉。方当运举长策,建□碑,县北海,奋起劲勇,标铜柱于南垂而昊天不傭,歼良奄及。溘尽朝露,和扁之术□施,长赴夜台,还年之方匪及。垂拱三年四月四日,风忽侵倏焉,长往春秋六十有七,呜呼哀哉,即以四年岁次戊子□月已未朔十四日壬申,与夫人孙氏合葬于宁州之定平原。礼也,合葬非古,事昧三坟,同冗闻今,理昭六义。夫人张掖人,随仪同淑良之女,明贤淑慎,四德兼资,婉顺睦亲,六行无阙。公在家能孝,人无间言;在邦必闻,朋游倾挹,敦诗书而悦礼乐,言行有方;游文场而讲武艺规矩成法。堂上宾满,敬爱忘疲;室中寠空,博施无倦。雕弓写月,落云雁以称奇;逸辔驰星,凌凌壑其如石玄 。临戎勇决,每起畅于行前,飞辩纵横,亦纷纶于席上。故清规茂范,昭彰子耳目;明略深寿,宛然其如在。恐青编落简,盛德堙沉,谷纵山移,芳猷永翳。故镌之金石,纪嘉美于泉扃;掩此风徽,穷天地而不泯。乃为铭曰:分姬表庆,相漠开绪,横柯拂云,奔涛架渚,珪符交暎,兰薰袭予,种德烟繁,纂戎霞举,其一。门传忠节,家嗣芳声,游文恩史,论剑专经,象贤敬慎,亦代坚贞,珪璋檀美,缃素飞名,其二。显允张掖,夙膺余庆,令向幻彰,忠和且敬,率由有礼,德让无镜,远气弧标,清词独暎其三。勇略超侣,英资卓绝,率下以诚,奉上以节,七戎遥惧,三军近悦,溘尽小□,伊何能说,其四。夕舟夜纵,晓旆晨飞,哀笳凄切,荒土遂 稀微,凉风扫树,冷月澄晖,千秋万祀,有去无归,其五。
宋人地契碑:共3块,均系本县近年出土的宋代民间买卖地契碑。其一,影德三年碑,高32厘米,宽45厘米,早胜地区出土。其二,天圣二年碑,高43厘米,宽33厘米,早胜地区出土。其三,天圣七年碑,高38厘米,宽31厘米,1983年于春荣乡赤堡村出土。三碑厚均不足3厘米,石质较粗,语言文字显属农民自写自刻,虽甚粗制而字迹大都可认,不失其珍贵价值。现存于宁县博物馆。
此外,尚有许多各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随其出土地点简记于《古文化遗址》和《古生物化石点》之内,此略。
金石文物与出土文物之中,还有大量古碑,在解放以后的历年地方建设中,被县、乡(镇)以至农村的国家或集体机关单位,做为石料使用。一部分已经破损散失,无可弥补,另一部分被用做阶石或砌入房基等,尚属完整,但至今尚未收集。使用石碑最多的有太昌粮库、城关粮库、早胜的一些企事业单位〕。
(选自《宁县志·文化志·文化·古迹文物·出土文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