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观光旅游>详细内容

政平三月三日古庙会

来源:宁县旅游局 作者: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4-06-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平三月三庙会,在陕甘两省四县百里之内妇幼皆知。最兴盛为清末和民国时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停办。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活跃文化生活,当地群众又有自发组织举办三月三庙会,从1984年恢复至今,越办越兴盛。2004年古历三月三日,政平村被宁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古文化旅游村”。

\

和谐美丽政平新农村

三月三古庙会主要有以下内容:

大戏助兴 近代与会助兴的有秦腔戏班子、马戏团、杂技团、民间小杂耍。兴盛时期每年两台大戏同时演出,一台在东山下,一台在政平舞台。陕甘两省唢呐乐队自愿无偿前来献艺助兴,多则上百人,少也有三、五十人不等,其热闹场景可想而知。到现在还请陕西、甘肃的县市级正规剧团前来助兴。

庙会一般从三月初一开始,第一晚称为“挂灯”。初三为正会。正会这一天要求戏不停台,早上上山敬神烧香唱“神戏”。上午九点开演叫“早台”;上午十二点开戏称之为“午台”;“午台”唱完演员要吃饭稍作休息,又开始唱“后午台”,紧接着晚上的“夜戏”又开锣了。就连演员吃午饭休息的两个小时之内,也要扮一个丑角坐在舞台口,胡拉乱扯逗人笑称之为“座台”。这可就苦了剧团的演员们,有些戏多的演员这一天根本没时间吃饭,更谈不上休息了,只有连轴转。

\

蜂拥而至上香祈福的游客

烧头炉香 三月初三日前一天的晚上,各地善男信女们便背着简单行囊和干粮、香表、供品涌到东山圣母庙前,偌大的艮宫山便成了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远有陕西榆林、定边、泾阳、三原、旬邑、麟游、礼泉的和宁夏盐池、固原的;近有五塬各川的,政平人称他们为“香客”。

\

人潮涌动 游人如织

在这支庞大“香客”队伍中,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为父母、家人求药治疑难杂症和久病不愈的。他们烧香磕头,口中轻轻祈祷,求药签一支,根据签上号数从《赐药签簿》查出处方,由办事人员抄下交给求签者,回去按方抓药,服后病症减轻或痊愈,据说很灵验;第二类人是求子的。政平人称为“码锁子”。他们磕头礼拜企求圣母辞一只绸缎做的鞋带回去,第二年生了男或女要做同样一双小鞋来还愿,据说是有求必应。这两类人均专程前平,径直而返,不得在庙会逗留。第三类人数不多,成份复杂,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职业香客。有山西、河南、安徽、四川的。他们中有和尚、道士、喇嘛、尼姑和居士。

这些人争先恐后赶来的目的是在古历三月三日子时烧“头炉香”以表虔诚。

神轿下山仪式 圣母行有行像,坐有座像。还有“杨四爷”,“王爷”等尊神的行轿。三月初三日这天要接这些神下山看戏。大戏开演之前举行接神下山仪式:前有开道锣,唢呐乐队,五色大旗引导,紧接是肃静,回避牌、日月龙凤杏黄旗、黄锣伞、芭蕉扇、大刀、长矛、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组成銮驾执事;开道锣叮当响亮,礼炮声震天动地。最吸引人的要数“伐角子”。圣母的护法神在人群中找出替身,将神灵附在人身上,寓意能看见人们为其开道、保卫、赐药等。神“伐角子”有时也有一些令人费解的举动,如他能把三十余斤重的麻鞭挥舞自如,昏死过去把鼓放在其胸部使劲敲打才能震醒、把七寸长的铁锥从左腮帮剌进,从右腮帮刺出,事后捏点香灰擦擦就好了等等,至今仍无法解释。

\

三月的政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三月三古庙会,从各方面赋于了新的内容。请神下山仪式没有了,“伐角子”也绝迹了,人们赶庙会不单纯是敬神、看戏、凑热闹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日用百货、日杂用品、五金、山货、地方特产、食品中、小吃、小电器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交易十分火爆。

数百里之遥的人们以家庭、户族、亲友、邻居,或包车,或乘班车,或开私家车,或骑摩托车、自行车结帮而行,以踏青、观光、旅游、购物、敬神为目的云集政平。生意人的大卡车、农用车、机动三轮车、摩托车、架子车为掏得三月三庙会一桶金,更是争先恐后赶赴政平,安营下寨。加上华能集团开发煤田基础建设和主井口剪彩动工。2009年三月三古庙会规模胜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