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宁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充分开发宁县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资源概要与发展现状
宁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南部,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一)历史悠久,文化渊远。全县现有各类文物保护点75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6处,馆藏文物2939件,其中重点文物103件。宁县历史文化大体可以用“两国”(古豳国和义渠戎国)、“三州”(宁州、衍州(湘乐一带)和燕州(政平一带))、一京(庙咀坪一带)和八大文化(以古豳国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秦直道为代表的秦文化,以香包为代表的女娲文化,以付氏祠堂、绣花楼为代表的汉文化,以唐塔、狄仁杰为代表的唐文化,以北魏石造像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来概括。
(二)红色文化,雄壮漫长。宁县是陕甘宁边区、陕甘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王孝锡、任鼎昌在宁县太昌组建成立了陕甘两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后至1949年全国解放的22年间,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央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多次驻防,聂荣臻、邓小平、杨尚昆、罗瑞卿、习仲勋、王首道、徐海东、程子华、陈光、彭德怀、左权、肖华、刘伯承、宋任穷、王震、刘志丹等已故或健在的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曾在宁县工作和生活过,到处留有他们的足迹。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宁县党政军民万众一心,踊跃支前,随军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篇章。境内现存革命红色遗址遗迹20多处,其中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11 处,保存比较完整的3处。1930年初,刘志丹、谢子长等带领游击队在宁县一带活动长达四、五年之久,期间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梁掌会议”,为把陕北、南梁和关中连成一片,陕甘支队的发展壮大和南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新宁苏区迅速的形成和发展。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至全面抗战之前,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等多次在宁县金村九曲、麻子掌、九岘芦邑庄一带驻扎,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武装,保存比较完整。其中,有习仲勋与爱人郝明珠等十多名同志曾经在金村九曲村居住时间较长的窑洞;刘志丹、习仲勋等在金村麻子掌生活工作战斗的窑洞遗址;1936年,习仲勋任书记的中共关中区委办公生活的九岘芦邑庄旧址等现保存比较完整。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县民间艺人刘志仁自编自演的代表剧目《荷花舞》,获得了特等艺术英雄的光荣称号,被誉为“新秧歌运动的旗帜”。1955年,由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编导、中国青年代表团排练,赴匈牙利参加世界青年舞蹈联欢节的演出,《荷花舞》获得金质奖。至今广为流传,毛泽东主席为刘志仁赠送了毛毯。
在烽火燃烧的岁月,宁县发生过无数次战斗,其中最为惨烈的有1946年8月接应王震将军返回边区的“平子战斗”;1947年2月抗击胡宗南部的午亭子军民围歼战;1947年8月激烈悲壮的九岘西洼子战斗;1948年5月西北野战军的宁县阻击战等。以上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县“两点一存”和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
(三)原始生态,风光无限。县境内浓郁的黄土风情、翠绿的天然森林、恢宏的山川河流、神秘的碧湖峡谷等都是非常珍奇的保护性和体验性资源。
(四)工矿资源,开发强劲。县境内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宁中煤田、新庄矿井、宁南煤田开发启动,昭示着一个新的能源化工基地即将在我县诞生,为工业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交通设施,日臻完善。西平铁路、西长凤高速公路、宁长运煤通道、庆阳机场4C级改造等主要交通设施的建成与投运,周边省市出入境路网的建成与投运以及市县乡村公路路网连接的规划与建设,都将为旅游业破解发展的难题。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红、黑、绿、黄”的发展方向,讨论制订了开发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四大资源,全县旅游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些基础性工程、前期工作相继展开,县内部分资源区、资源点的可进入性条件得到部分改观并进一步改善,县乡休闲设施得到起步性发展,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游客接待活动也在进行,吃、住、行等旅游服务设施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末,全县预计累计接待各类游客25万人,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5248万元,同比增长10.5%,但与省市及周边县区竞相开发、大上快上的态势相比,我县发展明显滞后,主要有:一是基础差。主要是以道路、绿化为主的基础设施,以接待导服为主的服务设施,以认同共识、宣传推介为主的旅游氛围表现明显;二是投入少。主要包括计划项目的投入、行业项目的支撑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十分有限,产品开发基本处于规划状态;三是人才缺乏。主要包括参与到旅游服务活动中的知识型、经营型、服务型和管理型的专业化人才及行业服务从业人员相对缺乏,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等。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突出“红、黑、绿、黄”,加快资源性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发展质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多方配合、社会参与,突现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协调推进和快速发展,逐步把旅游业培养成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大手笔策划、科学化规划、基础先行、分步实施;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安全环保;坚持资源整合,保护性开发,原生态造景,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资源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全县旅游业特色化发展。
(三)总体布局。即“一心”、“一带”、和“四大片区”。
“一心”即以县城为核心,集游客集散、核心接待、市民休闲、旅游城镇和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以更好的实现整体管理,综合协调,规范运作,最终达到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景观化的旅游城市。
“一带”即以县城分别向东、南、西、北延伸的旅游文化休闲带。
“四大片区”:1、即以子午岭天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2、以县域红色资源品质较高的“梁掌会议遗址”、“芦邑庄中共关中分区遗址”、“刘志丹、习仲勋旧居”等5处为依托的红色革命文化旅游区。3、以长庆桥能源化工基地和野王温泉度假村为依托的温泉休闲和工业旅游区。4、以凝寿寺塔、张氏书房、付介子祠等为依托的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区。
(四)发展思路。以全县经济转折为动力,以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为契机,以打造“黄土绿洲、人文宁县”为目标;以山水园林化、度假生态化、景观人文化、休闲多样化、服务现代化为方向。优化结构,核心引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宣传推介;优化投资环境,实现项目带动,同步管理服务,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有名、西北知名、全省著名的山水园林景观城市和休闲度假养生体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五)发展重点。根据全县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全县旅游重点区域的规划,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县城、长庆桥和子午岭。重点实施县城四山的景观型绿化和景观型建设、滨河休闲带及三水交汇区块建设、全县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设、长庆桥野王温泉度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景观建设、桂花园、秦直道、百吉湖、罗山府等部分景观的保护性建设。同时,积极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和农家乐休闲服务。围绕上述重点区块的开发,2011年至2015年5年间,计划启动和实施旅游项目26个,总投资64676万元,其中,计划争取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32826万元,争取各级金融支持4000万元,社会融资27850万元。
(六)发展目标
1、旅游收入:至2015年,全县接待海外游客达到1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000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2万人次,国内旅游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旅游收入占全县GDP比重比“十一五”明显提高。
2、旅行社:到2015年,全县新发展国内旅行社2个,国际旅行社或门市部1个,旅行社业务收入达到300万元。
3、旅游宾馆:到2015年,全县各类旅游宾馆、饭店达到12个,其中二星级3个,三星级2个,四星级1个,旅游客房总数达到1000间,日接待能力达到2000人次。
4、旅游餐饮:到2015年,全县旅游餐饮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日餐饮接待能力达到6000人以上。
5、旅游商品:进一步加强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建设,大力开发新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改进包装工艺、提高竞争能力。到2015年,旅游商品宣传、纪念品定点生产企业达到10个以上,旅游商品销售达到800—1000万元。
6、旅游宣传:围绕“一心、一带、四大片区”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重点景区点开发建设进度,适时组织编排大型歌舞剧,利用诗歌朗诵、字画、光碟、楹联碑文、地方教材等各种旅游宣传推介平台,向省内外宣传推介宁县,提高宁县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7、旅游示范镇村建设:到2015年,全县旅游示范镇达到3个以上,示范村建设达到10个,示范镇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万元。
8、旅游业务建设:
①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景区景点、星级宾馆建起旅游信息网络,制作网站或网页,全县旅游系统全面实现网络信息覆盖化、应用化。
②队伍建设:采取招聘选调培训等办法,充实各级旅游工作人员,确保旅游市场监管、服务保障、应急处理及时到位。“十二五”期间,成立“宁县旅游综合执法队”一个,为科级事业单位。到2015年,县旅游局专业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达到15人左右,全县各景区点、旅行社专业讲解员和导游员至少达到15-20名。各级各类人员都要进行系统轮训。
③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到2015年,各景区点、旅行社都要建立自己的运力运具,保证保障出行。按市场化要求,力争新建“宁县旅游客运(出租)公司”一个。
三、总体布局
根据我县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现有的基础条件,规划实施“一心一带四大片区”开发战略,即以县城为中心的综合旅游区,纵贯宁县东北到西南的一条人文资源集中分布的旅游带,以子午岭森林公园(桂花园、秦直古道、百吉湖和罗山府)为核心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以九岘西洼战斗纪念馆和麻子掌刘志丹驻军地纪念馆、梁掌会议遗址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以政平凝寿寺唐塔和张氏书房为依托的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区、以长庆桥野王温泉度假村和长庆桥经济示范园区为重点的温泉休闲与工业旅游区,逐步构建三条我县与西安、兰州、银川等西北三大游客集散地相联动的旅游线路。
1、按照核心客源市场考虑,规划设计以下精品线路:
①庆阳市——宁县县城——桂花小镇——芦邑庄红色旅游展示体验区——百吉湖度假区——罗山府山水养生谷景区——宁县县城——庆阳市
②庆阳市——宁县县城——政平——长庆桥工业旅游区——长庆桥野王温泉度假区——王孝锡、任鼎昌纪念馆——庆阳市
2、按本地市场考虑:
①宁县县城一日游:县城——龙珠岛——宁县红色文化园——玄依向古——凤峦乃聚——西岭晨霞——东雀朝堂——县城夜景
②子午岭林区二日游:宁县县城——桂花小镇——秦直道文化体验区——芦邑庄红色旅游展示体验区——梁掌会议遗址——百吉湖旅游度假区——罗山府山水养生谷景区——湘乐宋塔——宁县县城
3、出入境线路:
①西安(兰州、天水)——平凉崆峒山——长庆桥野王温泉度假村——太昌王孝锡、任鼎昌烈士纪念馆——宁县焦村烈士陵园——宁县革命纪念馆——辑宁楼——宁县博物馆——政平唐塔和张氏书房——良平付介子祠——出境西安(延安)。
②兰州(天水)——平凉崆峒山——长庆桥野王温泉度假村——王孝锡、任鼎昌烈士纪念馆——宁县革命纪念馆——湘乐东山新宁县政府旧址——百吉湖旅游度假区——罗山府山水养生谷——刘志丹、习仲勋驻军旧居纪念馆——梁掌会议旧址——九岘西洼子烈士陵园——桂花小镇——芦邑庄红色旅游展示体验区——黄陵。
③西安(延安)——黄陵——桂花小镇——九岘西洼战斗纪念馆——金村梁掌会议旧址——金村九曲习仲勋旧居——麻子掌刘志丹驻军地纪念馆——百吉湖旅游度假区——罗山府山水养生谷——宁县县城综合旅游区(宁县革命纪念馆)——西峰。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水平。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市场扩张力大等综合效益。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容量,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县旅游虽然起步晚,起点不高,但这种后发优势更有利于我县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吸收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从而后来居上。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用足用活国家出台的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使全县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实行多业驱动。发展旅游业必须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路子,也只有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才能实现旅游项目建设的迅速推进。旅游产业既是一个带动性极强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依托性很重的产业,这是旅游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大特性。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泛旅游的理念,围绕把我县建成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多行业联动、多产业驱动、多项目覆盖、多层面招商的综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矿产、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以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以发展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吸引游客,拓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促进我县旅游产品营销。旅游、计划、财政、土管、金融、公安、交通、文化、林业、水利、水保、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国营林场等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要紧密协作,通力配合,分工负责,确保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上述各涉及部门在县城和其他旅游资源区实施项目时,除满足本行业需要外,一定要充分考虑旅游景观建设需求,力求项目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具有观赏游乐性,使旅游项目建设避免重复性并节约建设投资。宣传、广电等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全方位、大力度地开展旅游宣传,要把宣传推介宁县旅游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永久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给各相关部门压实担子,力争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旅游开发,竞相投资旅游产业的工作格局,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政策导向,多方筹措资金。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做好旅游项目工作,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性投资支持,推动我县旅游业发展。并研究制定一整套符合全县实际的旅游业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土地、税收、个人待遇、子女上学就业、奖励等方面为开发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吸引县内外开发商投资旅游项目。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开发、谁建设、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外资,启动民资,争取商业银行的主渠道扶持。从2011年开始,县上将从财政预算中适当安排旅游发展基金和旅游宣传促销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集中全县力量开发建设县城景区点、子午岭森林公园及宁县革命纪念馆、太昌王孝锡任鼎昌烈士纪念馆、金村九曲习仲勋旧居、金村麻子掌刘志丹驻军地纪念馆、梁掌会议旧址等旅游重点精品项目,抓点带面、强化示范、典型引导、辐射带动其他相关旅游项目的建设,促使我县尽早成为全国有名、西北知名、全省著名的生态文化体验区和县级旅游目的地。
(五)实施人才强旅战略。要通过招聘、选调等办法解决旅游行业急需的旅游规划、园林设计、市场营销、景区管理、专业讲解等专门人才,并通过培训的办法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强化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技能,特别要针对我县导游员、讲解员缺少的现状,既要立足自我培养,还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和讲解工作,全力解决旅游开发建设所需的人才支撑问题。
(六)实施文化内涵战略。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开发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宁县旅游特色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七)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升我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全县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重点景区(点)建设进度,适时组织编排大型歌舞剧《古豳国风》、《荷花舞》和刘志仁的《保卫边区》、《大生产》、《百团大战》等秧歌剧,创作歌曲《宁县来了刘志丹》、《子午岭风光美如画》、《美丽的宁县我的家乡》等颂扬宁县组歌,组建起专业旅游文艺演出队,重点推出大型歌舞剧《古豳国风》、《荷花舞》、秦腔、眉户、陇剧、宁县秧歌、陇东皮影、陇东唢呐、歌颂宁县组歌、宁县高跷表演等,覆盖所有景区景点,并推出一批精品节目参与省、市重大节庆活动竞演,星级宾馆、饭店,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组织写作班子重新编撰《宁县导游》,编印宁县自然风光、革命历史、景区景点的折页,弘扬宁县历史文化,宣传宁县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历史。大力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旅游宣传推介平台,向省内外宣传推介宁县,进一步扩大宁县各大旅游景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全力落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经营主体、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制,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维护旅游者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非法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用实际行动打造宁县旅游特色品牌形象。
二O一O年一月十八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