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金枣节
宁县是个盛产红枣的地方,马莲河川、九龙河川、城北河川数十里枣林,把县城簇拥其间。因此,有诗赞宁县城 “好山四面长如画,嘉果千株半绕庐”。
宁县的红枣还有一段传说。有一年,公刘带着儿子庆节去远在青海湖的西王母国访问,西王母在瑶池接见了他俩,并设宴招待。筵席上,不但放有精美的食品,还有梨、桃、杏、枣等五颜六色的水果。公刘对每种食品、果品都一一品尝,觉得样样鲜美,赞不绝口。这次会面,双方商定互不侵犯、互助互利,结为友好邻邦。公刘把带的粮食、药材种子送给西王母,西王母也回赠了许多优良的水果种子和枝条。公刘回来后,将带回的桃核种在城东的川道里,几年后长成一片桃林,结出的桃子又大又甜,同西王母国的蟠桃是一个味道。如今这条川道叫九龙川,流传 3000余年至今的桃子叫黄甘桃,名扬省内外。公刘又把带回的梨树枝条嫁接在南川的一些杜梨树上,成活后结下的梨子色黄、皮薄、汁多、甘甜可口,被当地群众称为“豳州梨没渣”。公刘还将带回的枣枝条嫁接在城西和城北的川台地的枣树上,成为当地一大优良品种。自周代以来,宁县红枣作为方物年年晋贡朝廷,据说唐时武则天特别喜吃,赐名“晋枣”,从此宁县红枣更加声名远扬,
宁县晋枣是驰名中外的果品。宁县川区人民祖祖辈辈广栽枣树于村头院落,家家户户枣树围庄。建国后,枣树又有了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来,随着商品经济观念的转变,枣产业开发形成新的高潮。县委成立了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县政府每年从财政上拨100多万元,建办优良枣苗培育基地,帮助川区农民发展大面积成片枣林,现在全县有人工枣林3.3万亩,年产鲜枣240万公斤。枣产品系列开发已成气候,厂家遍及各个乡镇,多达六七十家,年加工枣脯、枣片、枣干、枣汁等枣制品120万公斤,畅销国内外,有的产品曾获部、省级奖,指定为专项产品。当你游踪大江南北,行至白山黑水,都会在市面发现宁县生产的枣制品。这是值得骄傲的。宁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红枣之乡”。
为避免宁县晋枣与山西红枣混淆,在本世纪初,县政府将宁县晋枣更名为九龙金枣,并确定每年9月28日为九龙金枣节。
每当九龙金枣节来临的时候,宁县漫川遍山的枣树全红透了,金灿灿、红艳艳,好看极了。县城和临近川区的早胜、焦村、春荣、南义等集镇的大街小巷摆满了红枣,叫卖声此起彼伏,客商络绎不绝。县城偌大的腾达批发市场和果蔬城被红枣占得严严实实,一些零售的枣农沿街摆起枣摊,整个县城成了枣的世界,红色的海洋。
九龙金枣节不但助销了红枣,而且成为宁县对外交流和开发开放的窗口,全县每年通过九龙金枣节向外推介项目百余项,引进资金数千万元。
(供稿:李忠信 米占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