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观光旅游>详细内容

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06-2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宁县地处陇东,邻近宁夏,历史上又曾属关中,饮食习俗兼融关宁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以其丰富多彩,细腻考究,风味独具而享誉陇原。

醪糟。醪糟是一种汤类小吃。逢集赶会之人,大都喜欢喝一碗醪糟。烧好的醪糟上面漂着枸杞、干葡萄和红枣,汤里是蛋花,下面是醪糟米,放有白糖,老远就能闻到糖和酒的香甜。

醪糟是四季皆宜的小吃,冬能生暖,夏可清暑;亦一保健食品,健脾胃,补气血,老少皆宜。

醪糟的制作也有讲究。先做醅子。将糯米蒸熟待凉后,拌入一种粬酶(类似今天的酒药),在22—25℃中让其发酵。发酵好的醅子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香甜的气味。打开看,呈白色,色泽鲜亮,食之甘甜,味道纯正;拨开,糯米上长出细丝状菌类,由于菌类的粘结,糯米成了大小不等的块状。粬酶与糯米有一定比例,粬酶过多则有苦味,不足则有酸味,且色泽黯淡,烧醪糟时,将发好的醅子舀出一食匙,加水烧开,再打鸡蛋,搅和,放入大枣、枸杞和干葡萄,再烧开,就成了色味俱佳的醪糟。

面筋。面筋又叫玉面,是宁县一种常见的面食类小吃。面筋形同饸饣各面,但制作工艺比饸饣各面复杂得多,饸饣各面是将和好的麦面用饸饣各床子(做饸饣各面的工具,底部有漏孔),轧成圆形细条,再煮熟食用。而制做面筋(俗称“洗面筋”),先将面以适量的水和好,揉成面团,再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水将面团一点一点地搓开,搓到面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基本上被分离开来为止。一般以罗面所用的罗分离,漏下去的是淀粉汁水,留在上面的是蛋白质混合物。使淀粉汁水沉淀,滗出上面的清水,倒在锅里,稍加火,搅拌,待起块时取出,放在笼屉蒸熟。最后将蒸好的面块用饸饣各床子轧成圆形细条。给被分离的蛋白质混合物放适量碱,也放入笼屉,抹平,蒸熟。切开,肉多蜂窝块状小孔。给两种食物施上调料,即可食用。

面筋白色略呈淡黄,疏散,柔韧而有弹性,甚为可口。这种食品因制作工艺复杂,故非农家的家常便饭,只在重要节庆或亲朋登门时才制作。但街市上很常见,不想受麻烦却想吃个新鲜别致的人们都到街上去买着吃。

狗舌头馍,狗舌头馍是一种烙饼类食物,因其形状窄长而两端方圆,形如狗舌头,故称狗舌头馍。它为早胜所特有,目前经营者只有一家。狗舌头馍采用优质小麦粉制成,其做工和一般馍馍大同小异。先给发酵好的酵面放入适量碱以中和酸味,再以面粉兑和,揉匀成面团;接着以等量分面团为若干小块,仿做成狗舌头状。有表内,表面平整,内面略有凹下。内面施以食盐、小茴香少许,最后放到浅子锅(一种底子平专用来烙饼的铁锅,以铝做的为好)烙熟。烧火的柴火只能用麦草,取其火力柔和均匀而烙在面上的“火色”浅淡。烙好的狗舌头馍,因施有食盐清除了寡淡,因施有小茴香,其味香喷喷,颇为适口。

麻花,麻花是一种油炸食物。宁县的麻花以其大、酥、香而闻名,被甘肃民间艺术协会命名为地方风味小吃。

做麻花的面与一般蒸馍的面相比,酵面与接面的比例不同。一般蒸馍面,酵面与接面的比例约为2:3,即两份酵面三份接面;而麻花面的比例为1:2,即一份酵面要有两份接面,就是接面大。制作麻花,先将一份兑和好的面搓成绳状细条,再一手稳住一头,另一手沿着一个方向搓,这样整个细条都拧上了“劲”,劲上到一定程度再叠为三折一松手,三折子很快即拧在一起,形同绳状,长约一尺。最后放到油锅里,待炸到火黄色时即熟,取出。这时外观上带有绳子的花纹,故称麻花。

麻花可干吃,也可煮泡在汤里食用。干吃崩脆,饮汤吃则有韧劲,耐嘴 嚼,余味深长。但麻花亦非农家的日常食物,因其物美价廉,一般为农民走亲访友时所携带的馈赠品。

酿皮。酿皮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其色彩黄亮透明,味道酸辣可口,现在多数人把它作为一道菜肴上桌宴客,极受青睐。

它的做法与面筋有相似处,先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与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石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内上笼蒸熟,凉冷后切成韭叶宽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或方块,随碗搭配。一碗晶莹透亮的酿皮,加上辣椒油、精盐、酱油、芥末、蒜泥、香醋等佐料,色、香、味俱佳,价廉物美,实惠可口。盛夏酷暑,吃上一碗,不仅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开胃,而且解热消暑,有益健康。就在燥寒的冬季,有人内腑火盛,也买一碗酿皮吃,犹如冰榔水灌肠,一凉到底,燥热顿平。

还有凉粉、豆腐脑等小吃,都独具风味。说来话长,请你来后一尝。

(供稿:李忠信 米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