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菜农的一天
今年,宁县24.5万亩瓜菜带来15.56亿元的经济收入让菜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年41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湘乐镇庞川村菜农陈有录就是受益者之一。
12月17日,天刚亮,陈有录就和他雇佣的工人走进温室摘油菜,“油菜最近价钱高,卖得也快,我们得早早起来,把菜摘下拉到批发市场去卖。”陈有录告诉笔者。
12月17日8点多钟,陈有录带领工人对他经营的16个日光温室逐个卷棉帘。他说:“以前在银川打工时,一年只有3万多块钱的收入,还得受老板的气,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不但收入增加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
陈有录逐棚察看温室内温度、湿度和蔬菜长势。“温室菜栽植密度大,一到两小时管理不周,就会引起生理性病虫害。有录不只忙着种好自家的菜,一有空就钻进别家的温室里去,一是为了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二是帮助其他菜农提高技术、增加效益。他认准了‘大家都富才是真富’这个理儿。”庞川村菜农张成子告诉笔者。
观察到西红柿生长正常,陈有录开始进行整枝、吊蔓和人工授粉工作。他说:“温室蔬菜栽植密度大,枝蔓不能像露天菜那样在地上爬伸,只能吊蔓。温室内没有风和蜜蜂传播,只能进行人工授粉。”
一畦辣椒叶子上生蚜虫了,陈有录迅速把杀虫药和水按比例和好拌匀,倒进喷雾器给辣椒喷药。“温室西红柿容易生晚疫、灰霉病,辣椒易受蚜虫攻击,防治不及时就没有效益。”
辣椒到了采摘期。陈有录雇了4名工人进行逐棚采摘。不只是辣椒,油菜也能采了。他说,“辣椒市场售价每斤2.5元,油菜也上了2元。两项加起来,一天收入300多块钱。”
摘下的辣椒当天用农用车、电动车拉到西峰或者县城蔬菜批发市场去卖。“看到陈有录一车车的绿油油的反季节蔬菜拉出去,一沓沓嘎嘎作响的红炒票拿回来,羡慕已久的村民早就坐不住了,有联系承包温室的,也有筹资建棚的,村里今年一下子就新增了10多户菜农。”庞川村支部书记张建华说。
陈有录每周都要请县上的蔬菜专家来指导。今天,他又请来了县瓜菜中心高级农艺师孙君峰。“温室菜科技含量高,重技术才有效益。同样是种菜的,有录就不一样,家里盖了新房,出门有车开。”孙君峰说。
陈有录用洒水壶给2.5万株辣椒幼苗浇水。“这些辣椒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技术,要根据幼苗生理需要每3天进行一次浇水施肥。”
12时许,陈有录回家帮妻子史会宁做起了午饭。他说,“忙了大半天,只有吃饭时才可以喘口气。”
下午1点钟,温室里温度超过30摄氏度了,陈有录又和工人们忙着开风口,调节温室内的温湿度。
芹菜每月要追一次肥,今天是第三次了。“把肥料施进地里,然后浇水,让溶解后的养分渗入地里让菜吸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肥一体化管理。”
“有录学习种菜技术很认真,常把科技书籍拿到温室里,边学习边干活。”史会宁说。
“二女儿瑞娟今年中考数学考了70多分,学习吃力,我晚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女儿辅导作业,不能因为种菜忙影响孩子学习。”史会宁对笔者说。
下午5点多钟,干完活的陈有录开始记起帐来。他说,“现在油菜、辣椒刚上市,出菜量还不大,再过10多天,西红柿一上市,每天要采400多斤,不及时记帐,收入就没有法算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