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领头人--记全国劳动模范、宁县焦村镇党委委员、任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小康路上领头人——记全国劳动模范、宁县焦村镇党委委员、任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4月2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宁县焦村镇党委委员、焦村镇任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喜讯迅速传遍了陇东大地,家乡的人民奔走相告,这是任村乃至宁县、庆阳260万人民的光荣和自豪。人们都说,他受之无愧。
如今,你走进甘肃省宁县焦村镇任村村,一幅“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绿树环绕的居民楼房,阡陌纵横的绿色田野,功能齐全的文体娱乐休闲广场,高标准化的便民服务中心,远程教室,科技培训中心,幼儿园、村小学,村民们脸上满摊的幸福笑容……
任村村的村民们说,带领他们浓墨重彩描绘出这幅迷人画卷的,正是全国劳动模范、宁县焦村镇党委委员、任村党支部书记、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
杨军,男,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生于1956年10月,2004年4月入党,2005年1月当选宁县焦村镇任村村委会主任,2008年1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2月兼任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9年2月经宁县县委选拔担任焦村镇党委委员。
杨军正在指导苗木管理
杨军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农民,一名党员、一个集体的带头人,心系群众、爱岗敬业,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尤其是在其创办 “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带领合作社全体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本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1998年被评为“庆阳地区乡镇企业家”;2002年当选为庆阳市人大代表;2007年当选庆阳市政协委员、宁县企业家协会会长、宁县工商联副主席、庆阳市“农民企业家”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庆阳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9年被评为“感动庆阳十佳人物”。2010年被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艰难创业历程 积淀丰富阅历
1976年春,父母无力再拿出学费供杨军上学,杨军就和那时大多数农村知识青年一样无奈回村当了社员。乡亲们见他人实诚,脑子好使,账算清楚,谋事儿能谋到点子上,先选他当生产队会计,再选他当村文书。
1980年秋,在广袤的董志塬上还没一家私营拖拉机时,杨军在许多乡亲深情挽留中辞去村文书,多方筹资,第一个经营起了拖拉机。农忙耕播,农闲跑运输,成了村里第一户有钱的庄家人。
杨军与在企业打工的本村女青年交谈
1982年秋,他用经营拖拉机掏得的第一桶金,购得一辆货运车,成为全市第一个经营民营运输的个体户。1994年庆阳货运市场饱和,他见当地粮食加工设备少且小,加工出的面粉粗糙,就摊上经营运输赚的30万元,在村里经营起了董志塬上第一家现代化粮油加工厂。经营厂子一年多时间里,走过州,过过县,见识过外面精彩世界的他,见当地绝大多数乡亲依旧在传统种养圈里打穷转转时,他拿出18万元,收购了和盛镇湫包头农场、焦村镇杨贺村等10家频临倒闭的养猪场,在任村弄起了全县第一家良种猪繁殖场。他从北京高价买回优质杜洛克种猪,彻底淘汰掉当地投入大、育肥期长、回报低的土猪,在亲朋好友为他捏一把把汗中把良种猪繁育推广搞了个风生水起,赢得乡亲们刮目相看。2002年,他投资178万元,扩大养殖规模,经营起了全县第一家年出栏千头良种猪的规模养殖场,并以场带户,进军产业化。当年在任村发展场联大户50户,出栏生猪5000头,收入40万元。这年他还投资40万元,办起了兴达饲料厂,生产年产1000吨的11个品种的畜禽饲料,走销西峰、正宁、合水等地,颇受家畜家禽养殖户青睐。2003年7月,他联合村上和南义、春荣等乡镇的158户养猪大户,组建成立了宁县养猪协会,走“协会+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科学发展路。2002年到2005年,任村养猪规模位居全县村级第一,引来了络绎不绝的观摩取经者……
月弯月圆,草荣草枯。时光进入2005年时,杨军拥有民营企业10家,固定资产1500万元,宁县1.5万多农民因他的示范带动,靠经营农业机械、跑运输、经营民营企业、规模养殖良种猪、进民营企业务工抹掉了贫帽子,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
志在乡亲谋利 擎起致富旗帜
2005年,村上换届时,时任村党支部书记许明学提议让杨军竞选村主任。当时,他个人已经有面粉厂等大小8个企业,每天忙得团团转。让他当村干部,杨军觉得一是耽误自己的事,二是怕干不好,三是农村工作不好干,要和啥人都打交道,弄不好还得罪人,划不来。家里人也强烈反对,说:“你当村干部,图官吗?太小。图钱吗?太少。”
就在杨军犹豫不决的时候,看到村主任候选人公示的几个群众来找他,说:“这个村主任你一定要当”。杨军问:“为啥?”他们说:“因为你是咱村的致富能人,大家跟上你能发家致富。咱村里每年在你企业里打工的就有七八十个人。你办猪场,给村里人投仔猪、供饲料、管防疫、管销售,几十户群众不用操心就挣了钱,致了富。你说,乡亲们能不选你吗?”
听了这些话,让杨军十分感动。说老实话,当初带动乡亲们养猪,主要还是为了发展我自己的企业。没想到,跟上他挣了一点点钱的乡亲们竟然如此信任他,要选他当村主任,当他们的带头人。想到这里,杨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愉快地参加了村主任竞选,结果高票当选。
杨军与村民交谈
当历史进入2000年以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生产成本大,经营效益低,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加之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有人无地种、有地无人种”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依靠土地增收的难度较大,土地严重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制约了群众的劳务收入。2008年杨军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看到了这一切,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商机。随着他的面粉厂、饲料厂、大型养猪场等企业的兴办,他的生活越来越殷实,但他不满于现状,他有着更为惊人的想法,就是流转土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8年初杨军多次外出考察,大胆提出了成立合作社的构想并付诸于行动。当时村里的群众思想顾虑很大,有些甚至当面质问他:“国家把地分给我们,你又把地收回去,这不是胡弄么,弄塌活了大家喝西北风去呀?”,还有些人背地里说:“外杨军有了钱逞能哩,简直是胡整哩木,你看着非弄日塌不可!”,听到这些话,他思想上没有动摇,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他进组入户,与群众交流座谈,了解群众的心声和愿望,坚持给村民算清三笔帐,让他们认识到为啥要成立农民合作社?成立农民合作社能带来什么好处?成立合作社后收入比以前能增加多少?彻底消除了群众思想上的顾虑,得到了村民们认可。经过大大小小召开30多次群众代表会、村民大会,研究讨论,做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全村大多数群众的思想工作。2008年2月,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起步,三年上台阶,五年建成”的工作思路,由他发起,成立了甘肃省首家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经济组织——宁县焦村镇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由他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确定以土地和现金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以实现全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通过A、B、C三种合同类型进行流转(A类合同,适用于农民自愿将自家所有承包地入股。入股后,农户不再耕种土地,直接交由合作社经营,合作社每年给农户每亩地保底分红300元现金。B类合同,适用于农户民将部分承包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指导农户经营,合作社向农户支付代管费,6年以后农户和合作社按照销售比8:2分成。C类合同,适用于农民土地不入股,由合作社指导农户按规划种植管理,合作社向农户支付代管费,6年以后按比例分成,其中合作社占5%,农户占95%。)。目前,入社土地2261亩,入社农户达到203户876人,分别占全村农户的65%、人口的67%、耕地的73%。入现金股481股,24.5万元。
杨军听取村民意见
流转出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分种植区、养殖区、工业区、科技文化娱乐区、商贸流通区、办公区、教学区、养老区、住宅区、公墓区十大区块进行建设。以发展立体、优质、高效农业为切入点,探索出了瓜果、药材、苗木基地三种产业发展模式,栽植苹果2061亩。在新栽苹果幼园套种西瓜560亩、黄姜680亩、丹参等中药材700亩;建成苗木基地一个,引进樟子松、云杉等8种高档树种,育苗面积已达到563亩。同时,合作社加大企业创办力度,采用社员资金入股的形式,按照“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工业反哺农业,最终形成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链条”的经营模式,组建一个100多人的工程建筑队,通过集资的办法筹集流动资金100万。工程队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由合作社负责承揽工程,由承包人带领工程队建设,承包人每年向合作社上交承包经营费;2010年招商引资3000万元建办了占地110亩,年产300吨薯蓣皂素和1000吨复配肥的清洁化生产股份制企业—康盛工贸有限公司,年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300多万元。同年投资140万元建成了宁县焦村民生新型建材厂并投入使用,年生产空心砖80多万块,年产值1200多万元,实现利税120多万元。2013年招商引资2960万元建成恒瑞康药业有限责任,目前已投产,预计年产值9000多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以上。一批批企业入驻,带动本村及邻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达到400多人,务工收入达到千万元以上。
宁县焦村乡任村村民张宁绒说:“前两年没有参加合作社的时候,我种了5亩多地,一年种粮收入1000多元,除过机耕费、化肥,几乎不落钱。通过杨书记带动我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栽植苗木,我也栽了5亩多核桃树,两年就赚了八万多元,现在树还没有卖完。我现在在村里企业上班,一月工资1800多元,我丈夫搞建筑,一月下来就是2000多元。短短三年时间,我们就成了10万元户了,真的我高兴的很。”今年50岁的四组村民赵云,在药厂上班,月工资4500元,妻子潘雪绒在合作社打工,月收入近2000元,他们家的土地分红2000多元,他们全家年收入超过7万元了。七年来,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为社员分红112万元,村民从合作社实现劳务收入六七百万元;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他们还承诺,每年为村里年满70岁,女满65岁的村民美人发放小麦400斤,现金360元,至今,已有200多人次分享了这一待遇。今年79岁的张齐贤老人说起村支书杨军,连连竖起了大拇指夸奖。
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以来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140元提高到2014年的6320元。它的发展模式多次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受到了原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的充分肯定和甘肃省农经工作现场会刘伟平省长等与会同志的高度评价。
改善基础设施 改变村容村貌
不论是担任村主任,还是担任村支书,杨军和村两委一班人从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根据国家和省市县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每年想方设法为村上办好5至10件实事,决心带领乡亲们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好日子。
杨军走访贫困户杨军走访贫困户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伊始,他针对村里的主干道不直,支干道不畅,长期以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困扰着村民,也直接影响着对外形象和阻碍着村里经济的发展。要拓宽村级道路,势必迫击到部分村民的利益,他家的庄基也在其中,一些村民还在等待观望,看他怎么办。他义无反顾的带头拆了自己新建的住宅,村民们一看,不得不很快该放墙的放墙,该伐树的伐树,很快清除了路障。后来争取项目支持,修通了4公里柏油路,1.2公里水泥路,7.8公里沙石路。安装路灯112盏,同时栽植了绿化树木。
村里招商引资办的企业,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后,根据部分群众建议,从2008年开始,杨军把合作社和村办企业的作息时间与学校保持一致,每天吃三顿饭,出两次工,解决了有孩子的妇女每天要做五顿饭的状况,既保证了村民上班务工,又不耽误他们照顾孩子和老人。
为了改变群众在平原坳心埋葬去世亲人的丧葬习俗,村上在付家山建成公墓陵园,号召村民迁坟入园。当时大家觉得这是个非常敏感的难题,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这件事他做得却很轻松。迁坟前,他和其他村干部一起三番五次上门,苦口婆心劝说,讲明利害关系,动员党员带头,得到了村里在外工作人员张云桢、原村主任杨潘、村民李正发等人的大力支持,他们表示愿意带头迁坟腾地。有人带了头,村上决定:迁一座坟补助1000元,平一座坟补助500元。第一次就顺利迁坟22座,现在已入园坟墓40多座。
任村五组地处沟边咀梢,是村里最落后最贫困的一个组,19户96口人,其中就有5个光棍娶不上媳妇。为了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杨军召集村两委讨论决定在村中心建四合院住宅小区30户,把5组进行整组搬迁。但这些群众的家庭情况不一,有的宽裕,有的紧张,怎么办?他们通过群众讨论,最后公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群众的经济状况,分别按照价值3万元、6万元、8万元的标准,设计了三种模式,让群众自由选择,所有搬迁户都称心如意地搬进了新住宅。为了节约土地,提升村民的居住水平,杨军又决定建成2幢8个单元96户住宅楼,以成本的50%价格销售给村民,并由企业负责供暖,安装管道480米。并规定住新宅,退出旧庄基。
任村民生广场
近年来,他们还打机井3眼,新建高位水塔4座,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80%的农田得到灌溉;通过复垦旧庄基、道路、胡同、荒坡,整理出土地400多亩;维修扩建村部33间,对村小学进行了维修改造;实施了农电网改造工程,安装路灯;新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广场一处;建成800平方米的礼仪大厅,既方便了村民郭红白喜事,又成为村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对68户群众门前乱搭乱建进行了治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坚持公平公正 构建和谐新村
杨军说,“当好村干部,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办事公正了,让群众平等了,把一碗水端平了,群众才能服你。”
为此,杨军带领两委认真落实“四民主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大事小事,都在阳光下操作。村上每年的工作打算、合作社和村办企业收支分红都向群众公开;每一笔收入、每一项支出都向群众说清讲明,接受群众监督。村上所有的工程项目都由群众代表组成评委会现场公开招标、投标,施工质量、工程决算验收都让群众代表全程参与,让群众心知肚明。群众心里亮瞠了,村上工作就好干了。
在低保对象和惠农资金分配上,他们严格按政策办事,通过召开两委会和群众代表会,推选出低保评议小组,按照组织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确定保障对象,彻底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分户保和低保轮流坐庄的不良现象。去年,在评选灾民建房补助对象时,杨军的表侄李小鹏三番五次找他,要我照顾一下。无耐之下,杨军说:“可以,你就当你们组的群众代表,参与评选”。在会上,听了群众代表推选的6个贫困户的情况后,小鹏说:“表叔,没想到这件事真的还不是你说了算,他们的情况都比我差,村里评得很准,我心服口服。” 村里楼房建成后,分房问题群众十分关注,大家都想要好楼层。村上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决定所有房子都采用抓阄的办法分配,结果大家都很乐意。
致富不忘乡亲 真情回报社会
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对全镇乃至全县的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在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周边村组先后成立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有人向他取经学习合作社的管理和运营之道时,他都热心地向他们传授,毫无保留。他常说:“一个人富了,一个村富了不算富,所有人富了才算富”。他除了向学习的人传授经验之外,还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客商、联系农资等。现在周边村组已经有2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中药材8000多亩、苹果树14000多亩、绿化苗木15000多亩。这都得益于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
任村文明礼仪大厅
在村里他情系群众冷暖,用一颗真心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5.12”地震发生后,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募捐资金28000多元,同时组织群众帮助受灾农户做好生产自救,确保全村灾民建房工作顺利实施。本村六组残疾青年许宗飞,因交通事故,导致下半身瘫痪,卧床患病,无钱医治,在他的号召下,全村群众为其一次性捐款17000多元,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带头捐款2000元。主动帮其申请民政救济,解决了他无钱看病的问题,使其在西安做了手术。在办好全村大事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逐步过上好日子。2009年,七组村民李存孝突发脑梗塞去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村上当即给他们送去了1000斤小麦和500元钱,并争取灾民建房指标,修建了三间瓦房,还安排存孝的妻子到村办砖场上班。杨巧燕的父亲因车祸离世,她和弟弟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仅靠其母亲打工收入支撑家用,面临辍学危险,我主动提出供她们姐弟俩上学,如今巧燕已经在兰州陇桥学院学习三年,我每年资助她学费1万元。对村上的贫困户、五保户,他带领合作社管理人员每年在端午节、春节等节日期间,都要挤出一定的资金进行看望慰问,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全村群众的心聚集在了一起,极大地增强了合作社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村上修路、建校、建广场、建公墓等公益事业建办中,合作社先后筹资300多万元,他个人带头捐款30多万元,并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发展。
干群心连心,黄土变成金。杨军和村两委一班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使任村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从而也使任村成为宁县乃至庆阳、甘肃新农村建设的标兵!因之,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他光荣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奖励。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