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民间艺术大师第五虎痴心根雕创新路
自然界以鬼斧神工之力造出宁县九龙河川,这只自然界千年万年的创作。上帝用泥土造出了亚当和夏娃,这只是流行在宗教里的美丽神话。他却化无用为神奇,用树根树桩造出了神仙、帝王、将相、美女、飞禽、走兽、佳花异卉……貌不惊人,厚道憨实的他以一把锯子,一把斧子,一根凿子,雕出了艺术精品,雕出了庆阳根雕的勃勃生机和根雕艺术新天地。宁县文化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他多次获奖。可他说,他没在意获奖的证书,证书让妻子去保管,保管着保管着就拉的不见了。在宁县文化局查他的获奖情况,查到的是《鹤》荣获“第三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综合类作品银奖”;《永恒》荣获“第五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综合类优秀作品奖”。2005年6月10月,他被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庆阳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他就是宁县五虎根雕泥塑文化发展公司经理、宁县九岘乡枣林村农民第五虎。
他出生于1964年8月,上学上到初中二年级,家里穷的为他家掏不出学杂费,父母便动员他回家上山放了羊。改革开放之初,他仍土里刨食,在贫困线上挣扎。1983年3月的一天,他忙完田里农活,到山上拾了一捆柴,背着往家走。正在这时,有两个从陕西来的时常到他们村收古玩的人喊住了他:“喂,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你肩上的柴禾?”他听完心里直乐,这些陕西的古玩商,大惊小怪的,这用于烧火的柴禾有啥好看的?他只见他们解开柴捆,左挑右选,如获至宝,选出10多个带根的小灌木,对他说:“小伙子,给你5元钱,这些树根你卖给我们!”
闻听此言,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国家一搞改革开放,连这些烧柴的树根树桩也能卖钱了。他一边接过他们中一个人给的钱,一边不解地问:“你们要这些东西干啥?”其中的一位说:“我们是从西安来的,专门收购能加工成工艺美术品的东西。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上山上去挖,我们定期来买。”
他乐颠颠地跑回家,将这天方夜谈般的奇事,告诉父亲。父亲不相信,说:“世上怎么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当他从衣袋里掏出那张崭新的10元人民币时,父亲顿时目瞪口呆。
从此,他开始上山找“宝”,每天都往家里背回很少有人愿要的破树根,村里人见了真纳闷,以为他脑子出了啥毛病。那两个西安人也守信,隔个一月两月来山里找他买货,他的钱袋渐渐地鼓了,腰杆子也慢慢地硬梆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那两个西安人不来了。他家院子里的各种各样的树根也堆积如山了,那两个西安人却不见踪影。他急得彻夜难眠。再这样无望地等下去,这些辛辛苦苦挖回来的树根,恐怕真格当柴烧了。
大约过了五个月的光景,他看没戏了,瞧着满院子的树根树桩发呆。忽然,他脑海里掠过了一丝疑问:他们要树根树桩究竟做什么?他连忙去问了村里的一个老先生他说。老先生说:“最大的可能是搞根雕。”
他想他们能搞根雕赚大钱,他为啥就不能?说干便干。他找出锯子、斧子和凿子,从西峰买回刻刀,将院子里卖不去的树根树桩开始加工成鸟类花草的造形。当然他当时还不懂的根雕是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是艺苑里古色古香的一支奇葩,就凭着他的想象加工,结果能用作加工的树根很少。
他在县城里一位艺人的指点下,去西安的几家工艺美术品店铺里专门去看根雕的造型。一家名叫百盛的店铺里的老板原来是一位蜚声艺坛的雕刻艺术家,他让他把他的作品带来看看。他看过他的作品,给他指出了许多毛病,讲了很多根雕艺术方面的知识。天资聪慧的他,这才懂得了根雕是门造型艺术,总结出了他失败的原因一是相关知识少,脑子里空瘪瘪的;二是没有行家指点,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呛水。于是,他去新华书店买回了大量根雕的知识书籍,白天种地放羊找树根桩,夜里挑灯夜读。经过学习专业知识,他的眼界大开,也初步掌握了这门造型艺术的基本常识及其发展历史。
那段时间,为了从几本书里登载的一些作品里觅出根雕的窍道,他没少花费心思,日里夜里都在琢磨,缓缓地地悟出了根雕的门道。
1986年8月的一天,他从一位陕西黄陵县来他们村收羊毛的人口中得知,黄陵县的一座山上,有多种起挖出的朴真的树桩树根,他便只身去了那里。不料返回的途中由于他路径不熟,加上天黑劳累,坠入一山岸下,摔成了大腿腿骨骨折,落下了终身的残疾。他在庆阳地区第一人医院住院治伤的半年里,几乎天天想的是他的根雕的事儿。从医院一回来,他还下不了床,便让妻子把树根树桩和工具给他摆在炕上,他搞根雕。
1989年5月中旬的一天,他家来了一位耄耋老人,自我介绍是陕西关中人,看了他的根雕作品,开口便问其中一个《犀牛望月》作品卖多少钱,他知道时机到了,开出的价格是2万元,那位老者没有跟他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落到1.5万元上就爽快地掏钱买走了他整整用了半年工夫才雕成的那个作品。
这时已经成了3个子女的父亲的他欣喜若狂,一家人也为此沉浸在喜悦之中。事实又一次证明他的业艺之路是走对了,他心中那个虚无缥缈的发财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从此他每隔两三个月就走出去,去开拓市场。他穿梭西安、兰州、杭州、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各个根雕市场,边销自己的根雕作品,边汲取名家根雕作品的长处。
为了振兴这一传统工艺,20多年来第五虎在这条发展之道路上,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坎坷,付出大量的心血汗水,使自己具有了艺术家的魅力和才能。在他精湛的斧凿刀锯下,连续不断地“分娩”出优品佳作。《鹏程万里》的创作,酝酿于2001年春季。春季的大山深处春意盎然,万物欣欣向荣,发展带给深山区人民美好的前景,人民充满希望的生活,激发了他连绵起伏的遐想和创作灵感。雕刻艺术是高度凝炼的视角艺术,画面最忌面面俱到、平铺直述。怎样用雕刻来表现这个主题呢?他细细地观察,用心地体味,一个偶然的景象触发了他的灵感。一个春和景明的清晨,他站在门前看对面的山上的树,恰巧落在眼前不远处一棵大树上的一只孔雀开屏,他静静地看,仔细地观察着孔雀的各个部位:头、颈、翅、羽……似醉如痴地审视着,用心牢记了各个动作。这些动作给了他灵感,让他的创作激情找到了爆发点。他刻意构思,创作出了《鹏程万里》。在他《投江前的屈原》、《凤凰》、《观音菩萨》、《永恒》、《九龙出水》、《二龙戏珠》、《静想仕女》、《奔驰的俊马》、《三娘教子》、《姜太公稳坐钓鱼台》、《龙盘虎踞》等造型逼真,意趣盎然的佳作精品里,既保持了传统细致不俗的刀法,又结合了现代重写意传神的艺术风格,当然也彰现着他逐艺的执著。为《永恒》、《九龙出水》、《投江前的屈原》的创作,他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三次到敦煌石窟去观摩。
雕刻人物,传统的法则惯用的是圆雕,他为使所雕的人物形象更加逼真生动,融合深浅雕、镂雕与通雕,还借鉴了敦煌壁画的笔法,着意刻画古代历史人物的形象。他又在借鉴敦煌壁画传统造型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匠心独具融合了西方艺术的精华,使作品里的人物显现出了别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他靠佳作精品赢得了名气,赢得了利润回报。他的根雕作品不断“分娩”出“拳头产品”,其作品质量也与此逐步提高,实现了雕刻艺术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006年4月7日,在宁县九岘乡党委、政府扶助下,他于九岘街上挂牌成立了他的宁县五虎根雕泥塑文化发展公司,在生产根雕泥塑产品的基础上,兼营各种民俗产品。今年1月,他在宁县县城租房建办了他的作品展室。他的公司日前已创作根雕泥塑作品510件,其中精品125件,培养成了2名根雕新秀,1名泥塑新秀。他的公司的产品,销往黄陵、西安、兰州、杭州、西峰、上海等地,倍受人们的喜爱。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