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历史文化>古今名人>详细内容

李芳琴——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6-2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陇绣工艺品,具有幅面整洁大方、色彩协调绚丽、造型夸张灵动、风格敦厚质朴的特点。多以红白绸布为底,各色丝线为料,内容则以花鸟虫鱼为主。近年来,刺绣把绒绣、贴花完美结合,其造型更为丰富,表现力更强。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芳琴的牡丹是宁州刺绣的典型代表之作。

\

李芳琴

李芳琴,女,汉族,现年48岁,初中文化程度,系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甘肃宁县米桥人。

李芳琴自小深受母亲黄能子的教诲和教导,热爱民间刺绣,自幼开始学做针线活、鞋垫、枕头套及门帘等耍活。一九八四年曾经给正宁县文化馆定做十二生肖、娃娃肚兜、狮子、老虎枕头等工艺品,至今从未间断。近十年来,在县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她的刺绣工艺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连续各届参加香包节,使她开了眼界,提高了鉴赏能力,在作品刺绣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有新的突破。多年来,她累计制作各种规格的刺绣作品百余件,多次荣获香包节组委会评选一等奖和金奖。其中荷花图《香远溢清》、牡丹图《荣华富贵》、《花好月圆》、《双鸟并蒂》、《富贵双寿》等50多件作品被省内外旅游单位和爱好者收藏。2002年以来,她先后被评为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民间刺绣艺术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庆阳市香包刺绣女能手,全县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先进个人。

\

\

\

\

\

\

近年来,在县上的组织和倡导下,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热心向周围爱好刺绣的姐妹传授技艺,帮带她们开展刺绣加工。她先后多次在县劳务局的组织带动下,开展刺绣技术交流会,现身说法宣传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意义,讲解刺绣加工的手法和技艺。平时在家中热心接待慕名前来请教学习的刺绣爱好者,不厌其烦地给她们手把手的教,向她们提供刺绣图样,帮助她们购买花线和刺绣用品,她先后接待前来学习的人达30多人(次):。在她的带动下,全县目前有150名妇女从事刺绣制作,最低的年收入达5000多,最高的可达二万元以上。成功地为农村和城镇家庭妇女开辟了一条致富道路,如陈亚妮、李淑琴、贾玉宁、闫雪琴、豆玲玲、闫秀珍、张晓梅、贾转珍、梁小红、崔彩霞、雷俊霞、陈娟、萧琴琴、米巧兰、申彩彩、刘军宁、李存娥、赵静、杨慧玲、马彩霞等。

获奖情况:

《八仙图》荣获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一等奖”(2002年)。

\

《九龙闹珠》荣获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优秀奖”(2002年)。

\

《双鸟并蒂图》荣获第二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金奖”(2003年)。

《牡丹富贵图》荣获第三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金奖”(2004年)。

\

《国色天香》荣获第三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铜奖”(2004年)。

\

《四屏牡丹》荣获第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金奖”(2005年)。

\

《牡丹四屏》荣获第五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金奖”(2006年)。

\

《牡丹八屏》荣获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博览会刺绣类“金奖”(2007年)。

\

《九龙腾飞》荣获第六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刺绣类“金奖”(2008年)。

\

二○○三年被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庆阳市民间刺绣艺术大师”称号。

\

二○○五年被中共宁县县委、宁县人民政府评为 “全县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先进个人”称号。

\

二○○六年被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甘肃省民间刺绣艺术家”称号。

\

二○○七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二○一二年获得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中级职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