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文化领军人昔会强
我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文化大县。随着宁县煤炭,石油资源的开发,乘改革开放的东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文化是软势力,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所有层面。犹如白糖融之于水,同时文化决定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
宁县文化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昔会强先生,功不可没。昔会强,甘肃省宁县瓦斜人,生于1962年10月,大专文化程度,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家协会会员,西北书画院副院长,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庆阳市书协理事,庆阳市民俗学会理事,宁县书画协会主席,庆阳九龙书画院院长,2000年担任宁县文化馆馆长,为宁县的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殚精竭虑,出力流汗。
成就辉煌:
现在抄录一份请柬,原文如下:“昔会强同志:为了隆重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和表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展示他们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展示他们追求社会和谐与幸福的生活的巨大热情与创造力,展示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我们决定联合召开,‘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新论坛暨颁奖盛典’,与您共同见证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辉煌。”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人物征评组委会,2008年9月,授予他“改革开放30年杰出书画家”奖牌,跨入百名成功人士行列。原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接见,并在政协礼堂合影留念。侯永刚在《影响人物》进行了专版报道评价。2004年10月光荣地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祖国万岁”---社会各界成功人士与海外华人相约北京国庆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布赫的亲切接见。2008年2月在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2007年教学成果展览中书法作品获优秀奖。其书法作品先后被编入《中国当代书画作品博览》,《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翰墨精品集》,大型文献丛书《人民公仆》及《世界优秀专家名典》等著作中,并发表在《书法导报》上。2005年获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书画展专业组二等奖。2004年9月,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春天的故事”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03年6月在首届“今古墨缘”中国书画新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1年在“世纪书香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作品入书出版,并被授予“世纪书香艺术人才”荣誉称号。2000,2001年获陕甘宁三省区泾河流域书画作品展三等,二等奖。1993年获“五台山”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优秀奖。1991年入展甘肃省建党70周年书法展。1990年在我县举办的个人书展,2008年11月,庆阳市电视台文艺新干线、文化周刊栏目录制播放了题为《飘逸洒脱写人生》的专题片子,是继安文丽,安石,李鼎峰之后第四位书画人物。
献身文化:
2000年,组织部门慧眼识人,将多才多艺的他调入了县文化馆任馆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角色的转换,职业的需要,他经过认真的思索,给自己“约法三章”。一要钻研业务,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人,二要潜心研习书法,向书法的高峰攀登,三要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让文化凝聚人心,创造和谐,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是连续十一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灯谜灯展活动。二是组织实施了七届香包节和两届文博会。三是组织筹备了宁县大型文化艺术展览和社火演出活动。2005年,代表甘肃省参加唐山国际皮影艺术节取得了四项大奖,提高了宁县在省外的知名度。四是辅导、组织县城五个点的中老年健身操队,组织培训全县各乡镇文化站站干,提高他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五是认真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和项目申报工作。成功申报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3项,县级项目51项。同时对4名省级传承人,23名市级传承人的个人资料归档整理,对县级重点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在非遗普查中,深入一线,亲自拍照,共摄制照片1400多张,制作光盘30套。编印了《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宁县卷》和《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图集—宁县卷》,得到市文化出版局的表彰。他经过调查研究,在《甘肃文苑》上发表了《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与对策》一文,引起了上级的重视,使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受到了省上专家的好评。六是帮助我县12个行政村,设计墙面和各种版面145个,制作村规民约和大幅标语260条。七是2009年和2010年,在瓦斜乡“昔家园林公司牡丹园”举办了庆阳市文人笔会,150多位书画家诗人参加,创作作品160余幅。
发展壮大我县书画人才队伍,请外地专家、教授办讲座,做点评,搞展览,使我县的书画人才队伍壮大,水平提高。老一辈的如张致和,曹艾生,权保乾,金耀儒炉火纯青。中年的徐喜旺成绩卓越,出了书,加入省书协。刘鹏云,王翰哲笔耕不辍,勇于创新。青年才俊,风起云涌,郭鸿俊是中国书协会员,去年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谈启鸿,苏延安,郭亚宁,李清舟,张灵霞等异军突起,人数众多,交流切磋,实力喜人。送文化下乡,组织带领书画家下农村,进社区,转机关,入学校,进部队,送春联,送书画精品上千幅。看到群众渴望的眼神,诚挚的话语,热爱的表情,先后送书画作品数千件,不畏严寒酷暑,写好作品,多写精品,组织办好香包节,发展香包产业等。
潜心治学:
他先后6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班,6次获得优秀奖。1991年后季,他不顾各方面的压力和人们的困惑,毅然报考了天津干部学院,偷偷到该院书法系学习书法。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提高水平。
爱买书读书是他的嗜好,阅读了《书法美学通论》、《点击中国书法》、《书法有法》、《草书技发49例》、《书法赏析》、《范增﹤谈艺录﹥》、《历代书论选注》、《中国行草书大辞典》、《中国草书大字典》、《历代名帖风格赏析》、《宣纸上的记忆》等。各种书学论集、字帖应有尽有,长期订阅《中国书法》、《书法导报》,向名家学。
他和靳之林,康文健,李寸松,陈振濂,刘文华,翟万益,王洪恩,石开等专家教授交往,抱着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叫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愿望,和中国美术报研究员李寸松书信来往20多次。《大学书法临摹教程》主编潘善助教授评论他的名字为:“会之于心强于骨”。大家的高论使他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读书的诀窍,做人的真谛,收藏了国家级大家字画四、五十幅,这是一笔丰厚的资源。
书艺日臻
会强的祖父是瓦斜、什社一代名医,通文墨,用毛笔开处方,小楷写得极为漂亮。他父亲让他给爷爷磨墨,看爷爷写字,跟着习帖练字。最初临的是王羲之的《草决歌》,到了小学三年级,他用小楷写的作文,老师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还做了表扬,这对其习书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小学毕业时,他已经为乡亲们写春联了。考上宁县师范后,他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兴趣小组,主多写唐楷,对柳公权比较偏爱,出黑板报,办宣传栏,刻蜡纸等,是他的必修课。到瓦斜初中教书时,他对书法追求更加痴迷了,师生们都放学回家了,只有他还在卧室里习字临帖。冬天已经很冷了,他和上一脸盆泥浆在操场上用大板刷练字,这成了他的日课。骑上自行车,跋山涉水20多公里,到县城请教,释难解惑。为了系统地学习书法理论知识,他参加了中国函大的学习。由于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书艺大进,到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获得学员作品二等奖。调到宁县二中后,研究书法,交流的空间大了,经常参加一些书法培训和交流活动,书艺的空间大了,经常参加一些书法培训和交流活动,书艺有了长足的发展。
他几十年如一日研究书法,兀兀穷年,废寝忘食。晚上写到天明是常事,有时写到困倦就躺在纸上,休息一会,再起来写。废纸一摞一摞的,过上两周,收废纸的就上门收购。
会强的座右铭是:“选择书法就是选择了生活”。在浩瀚的古碑名帖中游弋,博观取约,增加养分,他真草隶篆皆通,但尤精行草书,他从“二王”研美的线条变化中,又增加了章草的波捺与隶势,使行草书有凝重感。用笔方圆兼施,以圆为主,富于变化,深具篆意,结字古朴飞逸,章法灵动多变,收放自如。节奏感强烈,具有音乐的节奏感。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行草书婉丽秀雅,凝重苍茫,飘逸洒脱,干净爽利。23岁时以“奋飞”二字被收入庆阳第一届书法集。
用墨很有特色。草书重气韵,讲神采。气韵和神采固然依赖多方面的因素而成,但最终还得以笔法和墨法来体现。显见,墨法又是写好草书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会强先生用墨颜色的变化,从浓到淡,从润到枯,起讫分明,无刻意浓淡,枯润的矫揉造作。喜用淡墨,凭借线条的抑扬顿挫,依然跃然纸上,显得清疏淡远,神采焕发。有董其昌《试墨帖》之风格。
会强先生认为,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所谓“寂寞论钟王”,就是富有一种独立思考与专注的精神与古人对话。与碑帖亲密交谈,且耕且歌,行进不息。在这万古一线分割的黑白两道之间寻觅、思考。一路走来已不知几度春秋,富有“池水尽墨”,“百笔成冢”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百折不挠地去面对,为她消得人憔悴,为她衣带渐宽终不悔。困惑不要怕,它是一种热情,一种非常大的动力,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文笔不凡
他上师范时,写的《馍糊糊拉成的命》,受到陕西作家刘孟泽的高度评价,20多岁发表的小说《黑色的石坊》,文笔质朴,婉美忧伤,真切感人,语言很有地方特色。2005年在《甘肃文化》上,记述了民间艺术石雕大师庞清河的文章----《精美的石头会说话》,《清流汩汩长庆渠》等,显示了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里抄录他写的小诗:“人生当珍惜,健康放第一;不图富贵日,但求平安时。”是难得的人生箴言。要不是爱好书法艺术,他早该成为一位作家了吧。
家庭支持
他老父亲是一位高级园艺师,花卉专家,“昔家花园”的创始人。在经济上支持他,说:为了你的爱好,该花钱,就花吧。又常说:艺术是永恒的,而当及是短暂的。鼓励他矢志不渝的追求艺术。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位贤内助,他的妻子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尽力减轻他的负担,使他有更多的时间习书练字,钻研业务。家庭的和谐,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感染了他的孩子。他儿子昔小博从小爱好书法,2003年6月在第十六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2006年2月,在全国青少年外语口语电视大赛总决赛中获中学生A组三等奖。2006年12月,在陕西省第二届中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书法作品获三等奖,欣喜的是,他儿子今年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有其父必有其子,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会强先生做事低调,不事张扬。以老黄牛的精神,为我县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难怪人们说他是:“我县文化事业的领军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