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生两年趟出致富路
6月1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宁县良平乡段村,村支书牛庚强自豪地告诉记者:“两年前,我们村没有一家育苗的,现在村里40%以上的农户都在从事苗木产业,年产值达70余万元。”
今年29岁的牛庚强,是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工程的学员,2011年10月毕业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段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两年时间过去了,村民眼里那个腼腆的小伙子被晒得黝黑,说起话来底气十足,“我想在五年之内让全村70%的土地变成林地。”
想当初,没人愿意跟着他冒险做苗木产业。于是,牛庚强便从自己人“下手”,拉亲戚朋友入伙,并结合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园艺技术,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苗木生产的技术,他跑东家走西家,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群众。经过不懈努力,村里500多亩耕地变成了林地。
牛庚强说他是个急性子,但在村民的眼里他“脾气好得很”。2012年4月,由于乡村道路狭窄,影响苗木调运车的通行,道路需要加宽,村民却不肯把路边的猪圈狗窝扒掉,从不抽烟的牛庚强总是在口袋里装上几包烟,看到乡亲先递上一支烟再说话,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次劝说之下,村民最终让了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牛庚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担任村支书的第一年,带头流转土地15亩培育苗木,一亩地收入达4000元。
眼见为实与财富效应,引起了群众的极大兴趣。牛庚强因势利导,2013年,全村发展苗木花卉面积达2300余亩。如今,苗木已成了段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苗木有了,销路怎么办?牛庚强多次赴陕西杨凌、宁夏灵武等地考察取经。他决定组织种植户成立苗木花卉流通协会,采取“协会+基地+党员+农户”的方式经营,按照“三统一分”运作模式,由基地统一采购苗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百姓的苗种采购、苗木销售等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看着“苗林大军”不断壮大起来,牛庚强觉得五年内全村70%的耕地变林地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看着老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牛庚强觉得自己这两年来也算没有白干。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