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源:苗木产业探路人
2014年,庆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7年时间,再造一个子午岭的战略决策,让宁县盘克镇前渠村党支部书记马宁源心潮澎湃,因为在苗木产业上,他带领村民已经走了十几年的长路,摸索出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前渠村地处子午岭林缘区,大部分土地是不宜耕作的陡坡山地,广种薄收。2001年,45岁的马宁源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担。上任伊始,马宁源多方筹措资金,带领全村600多名劳力,顶严寒、冒酷暑,打通了通往大山外面的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
路修通了,如何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又成了摆在马宁源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6年,我们村的一些村民去紧邻的国营林场务工,帮助他们育苗,当时我就想,我们村也处在子午岭缘林区,和林场的气候、土质都一样,我就想学他们育苗试试看,当年和其他3户村民栽植了60亩油松。到2009年,和我一起栽植油松的3户村民每家树苗都卖了50万元。”马宁源说。
随后,在他的带动下,全村200余户群众相继发展起了苗木产业。从2010年到2011年两年时间,全村就培育各类苗木450亩,8100万株。
前渠村任台组村民胡兴军说:“在马支书的带动下,我靠育苗,几年下来收入80多万元,不但买了小轿车,修了新房子,还在西峰买了楼房。”
为了解决栽植户技术缺乏、苗木质量无保障、“散兵游勇、难闯市场”的难题。2009年,马宁源牵头成立了盘克镇森园春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合作社党支部,辐射带动了盘克镇宋庄、荏掌等6个村410户农户种植容器油松、侧柏等12个品类的苗木3850亩,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55户增加到现在的410户。
2013年初,前渠村留床的油松容器苗达到了300亩,按照每亩20万株小苗计算,有6000万苗子急需销售,加上邻村宋庄村的230多亩,留床油松容器苗达1亿多株。这么大的数量,销路在哪里?作为合作社负责人,马宁源一边通过苗木销售网站与全国各地180多个苗木经纪人、绿化公司取得联系,交流信息,一边积极与镇上领导交换意见。通过充分论证,最终把思路落在了苗林结合宜林荒山高密度造林上。
据马宁源介绍,宜林荒山地高密度定植大苗,就是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地、撂荒地、弃耕地及退耕还林地,把留床苗木移栽定植在山上,在保证5—8年后每亩留存110株作为绿化植被的前提下,其余苗木可以自行间挖出销售,增加收入。
目前,前渠村已通过农户自主经营、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组织经营、村组集体经营等模式,在宜林荒山地、撂荒地、公益性公墓区定植大苗1.28万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