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宁:饲养畜禽农家的“120”
“当支书前,一年养近百头猪,收入挺不错的。当支书后,村里事儿实在太多,又要尽一个好兽医的责,忙不过来,就把养猪的事儿撂搁了。”11月29日,笔者和宁县新宁镇南桥村党支部书记、乡村兽医张银宁聊起他既带领乡亲依靠规模标准养猪脱贫致富,又为村里和邻村乡亲饲养的畜禽诊治疾病的事儿时,满脸憨诚的他微微一笑说:“山村农家把畜禽当家里产钱的宝贝,珍惜得很,所以饲养畜禽的乡亲啥时叫我给家里病了畜禽诊治疾病我啥时就去,从没拖拉过!”
今年47岁的张银宁,26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风雨不避,白昼不别,远近不论,骑坏了摩托车3辆,用坏了兽药箱3只,行程不下5万公里,诊治好的畜禽少算也在10万头(只),赢得当地乡亲的普遍夸赞。南桥村和它的四邻十里铺、黄山等村,沟壑梁峁纵横,川台坪塬间布,饲草资源丰富,农民自古则有养畜饲禽换钱使的优良传统。上世纪八十年初年,当地政府把畜禽产业当扶持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来倾力培育,初中毕业的张银宁便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报考了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满三年,毕业回村,好学上进的他,又通过拜当地一位名老兽医为师的3年临床学习,就系统掌握了当地畜禽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技能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技能,很快就在十里八乡成了一位小有了名气的兽医。
张银宁不只尽心尽力当好兽医,还于1995年3月第一个在当地办起百头良种种猪繁育场。在他的这个繁育场引擎、示范、辐射、带动下;在他跑来跑去的关照下,南桥、十里铺、郭铺、院子等当地15个村的110户农户靠发展规模养猪摘掉了穷帽子,过上好光景。他因此多次荣获县上和镇上授予“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富民产业开发领路人”等荣誉称号,更赢得了村里乡亲的信赖。在乡亲们的动员和推荐下,2010年1月,他当选村委会主任。2014年1月,他又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支书的张银宁,除了忙村里的工作外,依然践履笃行一位兽医的担当。他无论是在村里开会、在那个组落实工作,还是到镇上开会,到县城办事,摩托车后座上都驮着兽药药箱,只要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乡亲打他的手机,邀他来家里给畜禽诊病治病,他都能尽快赶到,尽力诊治,还不取分文出诊费,乡亲们便笑称他是农家畜禽的“120”。
今年8月12日中午,张银宁正在镇政府参加三干会议,早胜镇北街村的一位叫刘治德的村民打他的手机,请他给他家的一只摊了5000元从新疆买回的种公羊治治病。镇上的三干会一散,他连饭也没顾上吃,骑上摩托车就往30里外的北街村的刘治德家赶。诊断后,他决定给病着的种公羊输液。但羊不像人,躺着坐着都可以扎上吊瓶,羊一扎针就会乱蹦乱跳。他只好和老刘一起将羊用绳子绑在一棵杏树上,然后才扎针输药。翌日,看到羊能吃草了,张银宁这才安心返回。
“人活着就是要做事的。这些年来,我用自己的一点技术,为乡亲们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赢得了相当好的威望,我感到很光荣。”采访结束时,张银宁这样对笔者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