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历史文化>古今名人>详细内容

朴实无华的坚守--记宁县太昌乡乡村医师郭向峰

来源:宁县外宣办 作者:石颢 发布时间:2015-12-0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11月14日,笔者来到西长风公路穿村而过的宁县太昌乡青牛村,采访坚守山村24载的乡村医师郭向峰。走进门楣上高悬“乡村医师郭向峰诊所”标牌的瓦房里,笔者看到一个20世纪90年代式样的木制中药柜子和两个西药柜子整齐摆放着,两旁摆着两张病床,桌子上放着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地上架着火炉子。郭向峰说,行动自如的乡亲就到他的“诊所”来看病,不方便行走的,他就挎药箱上门看病治病。为让乡亲们有个舒适的就医环境,冬天他花钱买炭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打开电视机让病人边看边接受他的针灸、推拿等治疗。

郭向峰深知农村自然条件差,缺医少药,乡亲们看病很是不便,时常有耽搁了病情的事发生。从小时候起,他便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为乡亲们治疗病痛。1991年,他从当时的兰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家开办了个体诊疗所。如今,24个春秋过去,他依然坚守着一位乡村医生的职业理想,赢得乡亲们的广泛称赞。

今年3月10日,邻村刘堡村一位63岁刘姓老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感觉面部肌肉麻木,嘴巴歪斜,说话口齿不清,吐字不真。当日晌午,患者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邀请郭向峰上门诊疗。经过诊断,郭向峰判定其患了“中风”。他马上给病人做针灸、推拿治疗,仅一个疗程,病情就大有好转。他继续对病人做针灸、推拿,配合必要的输液治疗。两个月后,患者面瘫、嘴歪的症状逐步消失,说话、起居、饮食方便无碍。患者感激地对郭向峰说:“如果我就诊再迟一点,就瘫痪了,多亏郭大夫针灸、推拿,及时给我治疗啊!”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顽疾,郭向峰敢于探索研究,用传统疗法加现代理疗技术,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屡显奇效。今年4月间,一位在宁县二中读书的学生石某,在校体育训练后出现腰背部僵硬疼痛及双膝关节红肿疼痛,家长带着儿子到多家医院求诊,但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连走路都得有人搀扶。经亲朋介绍来找郭向峰诊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伴有外周关节症状,郭向峰给予中西医抗炎抗风湿药,并配合针灸等多种疗法,10天后小伙子关节肿痛消失,能独立行走。坚持治疗两个月,全身疼痛症状消失,重返了校园。孩子的父母逢人就说:“是郭大夫救了我们的儿子啊。”

每当遇到患者需要做针灸和推拿时,郭向峰不仅要多花时间,而且要消耗很大的体力,用力推拿按摩时,豆粒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上滴落下来。在旁边的家属和患者都关切地说:“郭大夫,你太不珍惜自己的身体了,就是铁打的身子,也该休息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再干吧!”可他笑着说:“我能行。能早日治好一位病人,就是对我心灵上最大的抚慰,是最好的休息!”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乡村医生仁爱、博大而无私奉献的宽厚胸怀。

一件件真实的病例,一桩桩感动的故事,成为当地群众谈论的话题,郭向峰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24年来,郭向峰义无反顾地承担着青牛村及周边刘堡村、高马村等村5000多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说,现在的农村年轻人不多,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老人因常年劳苦,许多人疾病缠身又得不到及时治疗,治好他们的病,让他们健健康康地安度晚年,就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