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玮:敢叫墨龙脱碑飞
陇东山区,泾河上游,黄土高原肚脐眼儿上的庆阳,沟壑梁峁纵横,塬坪台川棋布,大小河流串联,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春拥一怀粉红,夏叠无边翠绿,秋悬累累果实,冬积一腔沉思。宁县,走来一位名叫韦玮的青年。他自幼酷爱书法,广览苦学。故园那蜿蜒不息的马莲河水,积淀厚实的半坡、仰韶、齐家、周汉文化,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四季叠变的家园风光,使他渐渐悟出书法道法自然之道。他宗“二王”,以碑立骨立体,追汉魏,博明长,采清俊,物我两忘,在自成一家的漫漫求索之路上苦修远兮。
今年34岁,把自己书法工作室鼓捣的如日中天的韦玮,不仅头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民进委员,政协西峰区委员桂冠,书法作品荣获“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且为庆阳市培养200多位书法新秀,荣膺了中国教学学会书法专业委员授予的“优秀园丁奖”称号,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授予的“优秀书法老师”称号,还受到了何应辉等全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批评家的青睐与赏识。
从怀揣“书法家”之梦,到游学四川联合书法艺术学院中国书法专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研究生课程班的苦苦以圆“书法家”之梦,十几个春秋悠悠而逝,昔日的少年郎已成崭露头角的中国书坛新秀,庆阳书坛领军人。他将钟爱的历代名家碑帖临遍,从中得颜之雄浑、豁达,悟魏之刚柔相济,取汉之古茂、舒展,汲唐宋明清诸行草名家之营养。其间,他还多方求师,得张景岳等名师大家指点,定位了他以碑立骨立体为主的发展路径。他常说:“艺术之难,难在从中找到自我,突破自我,升华自我。”他不断反思,省悟到学书应溯流而上,沿波探源,放眼点和线的生动律动,滋润墨和水的盎然情趣,苦恋结字的风韵,追求篇章的气象,自然厚积薄发,根深叶茂。他体会到,沿“二王”一系追寻下来,每观前人墨迹,须常常揣摩其作书时的心态,如此甫能渐悟古人之“以平常心写平常字”之理。“平常心”需要心灵的高度净化,即“无为而不为”;而“平常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对这种高难境界,年轻的他孜孜苦求不懈。他师古不泥古,学师而出师,扬精弃糟,兼收并蓄,古今并参,精思敏悟,“形其性情,达其哀乐”,师法传统而又有所创新,追求其朴拙、雄浑、豪放、遒劲的风格已成定局,“方正中寓雄浑,雄浑中流露静穆,静穆中又不失灵动的审美趋向”也已形成。在他兼擅的篆、隶、楷、行草中,尤以正书见长。
在一次谈到韦玮的隶书时,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应辉先生评介道:“以其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之获奖作品观之,非拘泥古代一碑一石,拙厚而不乏机变,俊整而妙兼活脱。用笔方圆交互,善于在轻重起伏间表现活泼的情致。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篇章的统一之中,字与字、行列与行列之间势态的变化而又呼应关联,表现出作者把握有机整体关系的艺术自觉,以此正迥别于当下隶书创作之一大时弊。”著名书法家周天,也在他的《八面风题记》中写对韦玮评介道:“笔触苍茫朴茂,结字大气宽博。少涂粉施朱之形,有峭拔排宕之状。”
韦玮在汲取书卷气之时,还苛意在书法中参禅人生。作书之余,于文史哲,于国画、雕塑等姊妹艺术多有涉猎。他还乐山乐水。家乡的巍巍子午岭,田园风光旖旎的大塬小塬,纵横沟壑间低吟浅唱的溪水泉水,他每每融身其间,寻古探幽,从中深悟“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之味。
韦玮执着于书法艺术追求却无意逐名,不崇时尚。故他的书作自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耿介不羁的气度。书如其人。观其书法,可见其求宁静、淡名利之性情。他以“缘西草堂”名其斋号,既有对故园的牵念,也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