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历史文化>古今名人>详细内容

朱俞臻:观光农业园喜开“致富花”

来源:宁县外宣办 作者:石 颢 发布时间:2016-06-2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种植金银花每亩可收入7000多元,合作社农户除每年每亩200元土地流转收益外,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还能挣到2000多元,总体折算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5万元以上。”6月21日中午,在位于宁县早胜镇樊村的甘肃金银花示范基地,当地乡亲眼目中的能人朱俞臻,边和社员采摘金银花,边对笔者如是说。尽管时近正午,酷热难挨,驱车前来观光、观摩取经的人还是不少。

有着32年共产党员党龄,今年52岁的朱俞臻,结实身板,黝黑皮肤,笑起来眼角皱纹分明。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他,并没像许多乡亲那样选择留守村子,而是怀揣致富梦想,外出自主创业。他边打理企业,边坚持自修大学学业。经过多年辛苦努力,他在积累了理想财富之时,也拥有了汉语语言和法律专业两本大学毕业文凭,成了宁县走出去的知名能人。

率先富起来的朱俞臻,每次回到家乡,看见乡亲们依然很贫穷,心里颇不是滋味。他决定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共同小康。2010年,他建办宁县早胜俞臻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反租倒包村里乡亲流转的山荒地上,繁育国槐、云杉等园林生态苗木300亩,以“合作社+基地+社员户”模式,带领乡亲走共富新路。2014年,他经过一番深入的市场调查,又瞄准了经营金银花这个符合家乡实际、市场前景一路看好的朝阳产业。他争取得省级银花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在反租倒包村里乡亲流转的贫瘠的坪台塬梢地上种植金银花587亩。“我在外地考察时,发现搞生态种植、观光、休闲一条龙的专业合作社很受欢迎。”他说,如今看来,这路走对了。

种上金银花后,朱俞臻把大半精力放在基地里,定时查看金银花生长情况,及时组织社员施肥、松土、除草、摘花。在他精心管护下,金银花和他的合作社的苗林一样,生机蓬勃,长势喜人。目前,他的合作社已吸纳本村和邻村社员156名,抱团发展苗林和药材产业。

“金银花耐旱,挺适合塬区种植。相比庄稼,很好打理,效益也比种粮油作物高得多。”朱俞臻说:“发展金银花产业不仅可以给合作社带来可观经济效益,也增加了乡亲收入。金银花示范基地自建起以来,每年到基地松土、除草、摘花的社员村民有150多人。”

“我们在金银花示范基地施肥、松土、除草、摘花,一年挣一万五千多元,在家门口挣钱,又照顾了家里老人和孩子,心情也就越外得好。”村民社员李晓英这两年一直在合作社务工。

朱俞臻当初种金银花只考虑了它的经济效益,没想到它还有很大的观赏价值。今年金银花含苞后,不少游客自驾到基地观光,这又给他指出了一条发展观光旅游的路子。“目前我们基地二期500亩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着手实施。同时引进芍药等品种花卉,让游客在不同季节能观赏到不同的景致。”朱俞臻信心满满地说。

“这两年马莲河川区的旅游开发做得有声有色,樊村西临马莲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特别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到时,这里的生态经济将更加凸显,金银花葱茏,芍药艳丽,窑洞宾馆住着舒适,农家乐地方风味吃食特色,会有更多的乡亲借助生态观光农业增加收入……”朱俞臻还准备在发展苗林、药材的基础上,建窑洞宾馆、农家乐、观景设施等,积极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争取把苗林、药材基地打造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区,走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农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