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历史文化>古今名人>详细内容

王春锁:“扶”圆的农家现代日子梦

来源:宁县外宣办 作者:石 颢 任 丹 发布时间:2017-06-2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没有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没有镇村干部帮扶,没有企业奉献爱心,我和70多岁的老母亲现在还住半山上,没可能过上住安居房,用水拧龙头,照明拽开关,做饭使电饭锅,出门走水泥路,既种田养畜,又就近打工挣钱的现代农民的舒坦日子。”6月13日,当笔者站在宁县长庆桥镇叶王村石沟山组五保户王春锁家前半月前才移居于平坦川道里有着4间砖混结构平房,3间彩钢瓦房的新家院里,跟今年51岁的王春锁聊起他家修的现居时,他对笔者如是动情地说。

王春锁的动情,在情理之中。在笔者再三要求下,王春锁向导笔者踏上了去他家老屋的山路。石沟山西坡上,如草绳般盘来盘去着一条晴通雨阻的泥土山路,左边是峭壁,右边悬崖,只供大动力摩托车往返的山路两边,荆棘草木丛生,时不时得用棍子拔弄开拦路的荆棘。步行过快一个小时,笔者才气喘吁吁地随他进了他家破败在半山腰间,又东不着村,西全是废弃崖庄土窑农家的老屋。

“半月前,我和我母亲张彩莲就住这住了人老四辈的老屋,过深沟里挑水吃、点柴油灯照明、背粮食步行上塬或下川磨面、吆牛耕地、套碌柱碾麦子、碾菜籽的苦日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大五岁的王春锁说。“你家咋不早些时就往川里搬哩?”笔者问。“哎——这话拉起来就长了。”原来没进过学校门,又因“家住半山上”、“脑子不大好使”等因素,而至今没讨上老婆的王春锁,连做梦都想着把家往平川里安,只因“力负不到”,而揣梦难圆。

近7年来,对王春锁家的贫困,镇村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尽力所能及帮在行动上。2010年初上,镇村组干部见王春锁的母亲干不动了农活,就申报镇县,让她享受上五保户生活保障,并动员王春锁不再外出打工,守家种地照料母亲生活。从2012年起,镇村借助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危房(窑)改造等项目,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动员王春锁和母亲搬居川里,在半山上靠镇村干部扶持养着两头牛、12只羊,种着自家和组里乡亲家无偿赠种的20亩山地的王春锁答应搬迁,可他母亲怕花掉给他攒的娶媳妇的钱,死活都不离开老屋。镇村干部无奈,只好静眼眼看着石沟山组50户乡亲搬的独留他家。对他娘俩过解放前山村人家艰难日子的熬煎,镇村干部终是于心不忍。2016年7月,他们又让王春锁享受了政府五保户生活保障。

今年3月初上,镇驻叶王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门阳,访过王春锁家家情,就动员镇村干部为他娘俩捐助了两床新被褥,6件新衣服,解了他们的缺被缺衣之难。今年4月间,门阳将王春锁家家情介绍给在叶王村实施项目的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路桥公司副总、项目经理郑宽昌,并带上他到王春锁家去看。“我看了王春锁家的生活现状,觉得实在是太贫困了。当晚,我们项目部就召开班子会议,专题讨论能不能给王春锁家一定的支助。达成‘提供住房是受支助人最需要解决的一个困难’的共识后,就报请公司获得批准后,我们项目部投入近3万元,在当地镇村组干部为王春锁家协调解决的修宅地上,于今年5月底建成了3间砖混结构的平房。”郑宽昌介绍说。

镇村组干部考虑到王春锁养牛养羊的困难,又为他家争取来政府危房改造项目,帮他家再建了用作饲养室的3间彩钢瓦房。看过王春锁家的现居,满面欣慰的长庆桥镇党委书记刘猛对笔者说:“我们将总结这一帮扶特殊贫困户的成功经验,面向社会公开全镇像王春锁家一样特殊的贫困户的‘家情’,号召、动员、争取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帮助特殊贫困群众尽早、尽快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