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哲学家傅玄
傅玄(217---278),字休奕,封号鹑觚子,北地泥阳(今宁县)人,是魏晋时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傅玄是个孤儿,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开始被州官举为秀才,任朗中。因博学,善于写文章,被挑选参与《魏书》的撰写,从此步入学术界,声名渐著。后参加安东、卫军军事,转任温县令。不久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掌管农业生产的民政)。傅玄在曹魏、西晋任职期间,敢于直谏,经常上书言事。他的见解常有过人之处,对当时的弊政多有匡正。
傅玄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倾向,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是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的。他说,人的性情像水一样,放在圆的地方就圆,放在方的地方就方。他指出,百姓富裕了,就安定,并且尊敬长官,听从教化;百姓穷困了,就不安定,聚集起来反抗官府。一家人丰衣足食,儿子就孝顺。天下人丰衣足食,不用强迫命令,人们就讲仁义。他还提出“政在去私”的主张,认为不去私,就不能公道;不公道,赏罚就不得当;赏罚不得当,百姓就不会服从。去私就是为了立公道,只有公,然后可以正天下。傅玄的这些主张,在当时统治集团不关心民间疾苦,赏罚不明,营私舞弊的情况下,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傅玄针对当时门阀世族的专权和官府作风腐败的现实,提出了整饬吏治主张。他认为做官的人应当公正无私,“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身旁的官吏正,官吏正而身后朝廷正”。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傅玄一生中推荐过不少贤才。如,曹魏时期很有才学的科学家马钧,朝廷对他使用不当。傅玄爱才心切,他一方面写了一篇《马先生传》,记述和慨叹马钧的遭遇,从舆论上加以呼吁;一方面亲自到曹魏的当权人物面前推荐马钧。傅玄这种不拘门第、选贤任能的言行,对当时以家世为标准选才的“九品中正制”,无疑是很大的冲击。
傅玄一生以俭朴自乐。他曾说,安贫就是福,富贵为祸根。金玉虽满堂,在我看来象蒿草一样。他极力反对朝廷及官吏的骄奢之风,提倡简朴。在骄奢淫逸风行的西晋,傅玄的主张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傅玄还十分重视农业,提出贵农是治国的重要原则。他还强调水利对农业的重要,必须注意发展水利。这种注重农业,发展水利的主张,是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傅玄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而且也是西晋知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为乐府体,内容多是针砭重男轻女、贵族骄奢的恶习,歌颂下层民众贫贱不屈的美德。他的诗气调雄健,对唐代大诗人李白产生过影响。
(供稿:李忠信 米占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