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历史文化>古今名人>详细内容

李自成转战宁州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04-2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世居陕西省米脂县怀远堡李继迁寨。家本富裕,但自成出生时已中落。少年时,自成习文练武皆不成,曾为乡中艾姓地主牧羊。21岁,应募为银川卒,善骑射,斗狠无赖,数犯法。知县晏子兵捕之,后逃亡,走甘肃,投巡抚梅之焕部当兵。因勇敢善战,积功为把总(领兵50人)。1629年,清兵入长城抢掠,明朝调陕西边兵入卫,行至金县(甘肃榆中)因索饷未得而哗变,李自成率众往投陕北农民起义军王桂左部。1631年以后,义军趋向联合,众推王自用为首领,号紫金梁。1633年,王自用战死,众拥高迎祥为闯王,李自成为闯将,义军众至数十万。1634年,明政府以延绥巡抚陈奇瑜总督五省军务,重创农民军。同年夏天,围李自成于汉中车箱峡。后以假就抚突围。明廷罢免陈奇瑜,令洪承畴调集重兵扑向农民军。1635年正月,农民军攻下中都凤阳,焚明皇陵,朝廷大震。这时,农民军内部分裂,张献忠、高迎祥各领一支,转战于河南等地。李自成则在陕西坚持战斗。1636年夏,高迎祥战死,李自成继为闯王。从此,农民军形成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势力。

崇祯八年(1635年)六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初临宁州。同月十四日,他与朝廷副总兵刘成功、艾万年,游击王锡命率领的3000明军激战于襄乐,用计将其围困。艾万年及副将柳国镇败亡,损失千余人,刘成功、王锡命亦俱遭重创。曹文诏知道艾万年战死,就前往洪承畴处请战。洪承畴一方面对文诏大加赞赏,又许诺说:“非将军灭此贼,今兵分无可策应,吾由泾阳赴淳化为将军后劲”。文诏受命以后,率3000众自宁州进发,在真宁(今正宁)湫头,遭遇起义军的埋伏。数万骑将其团团合围,矢如雨。曹文诏“左右跳荡,击杀数十人,转战数里,力不支,拔刀自刎”。明军惨败,死伤无数,仅游击、平安以上军官死者达20余人。此役是李自成转战宁州后最大的一次胜利。这次战役对朝廷震动更大,派强将重兵对义军进行围剿。1638年,朝廷以兵部尚书杨嗣昌为督师,倾全国主要军事力量,部署“四正”、“六隅”,构成对农民军围追堵截的“十面网”。李自成于川北、陕南接连失利,在潼关又遭洪承畴伏击,遂退居商洛山中。

崇祯十三年(1640年)九月,农民军将领薛登皋等率众数万,围宁州月余。知州李用中与士民坚守,农民军未能破城。12 月,李自成亲率联军,攻陷了宁州城。城陷后,李自成即拜谒孔子庙。当时有个姓赵的生员正在庙中避乱,见自成入,估计必死无疑,于是便冒险出迎,并为之唱礼如仪。自成大悦,即任命其为庆阳知府,赵生员死后葬在鱼池山上。义军攻克宁州后,陇东饥民投奔者上万,起义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时,李自成利用时机,东出河南,大集饥民,很快领众至数10万,势力大振。1642年,李自成连败明军主力,略定河南,“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明军“诸将皆望风而走”。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攻克长安、潼关和榆林诸城。另一支起义军贺宏器、李大敖所部围攻宁州。后因城中矢炮多备,攻40余日不克,掠野而去。1644年2月8日(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这是农民起义向高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克忻、代,破宁、武,进抵宣府,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包围北京,推翻明王朝。

1645年6月5日左右,李自成在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不幸遇害,时年39岁。他死后,其残部两度再入宁州。1646年(顺治三年)十二月,郭君镇率众克复宁州,后撤走。1647年(顺治四年)初,贺宏器率众再克宁州城,亦撤走。

明末农民起义军五次兵临宁州。在其走向胜利时,以此为跳板,东出河南;当其失败时,又以此为回旋,南下陕西和四川。可见,宁州古城在历史上的位置多么重要。

(供稿:李忠信 米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