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历史文化>古今名人>详细内容

周太王古公亶父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15 09: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夏末,周祖公刘为了向南发展,扩大疆域,便率部族从庆阳城南迁至宁县城西之庙嘴坪,古称公刘邑。公刘和儿子庆节正式在这里建立了豳国。此后,经裔孙皇仆、差佛、毁瑜、公非、南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前后共10代400余年。周人祖先在豳地的经营和发展,壮大了周族部落,形成了周王朝的雏形。因此,除公刘外,其余9代周族领袖人物,都是在宁县这块黄土地出生的宁县人。

古公亶父,是公刘的九代孙,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季历的父亲,后人称其为太王。

古公亶父执政时,正是商武乙时代,他继承了周祖遗风,继续致力于豳地的开发。他勤于农业,所种田地收成丰美。每年春天,他和妻子太姜亲自下地,不怕劳苦,辛勤耕作。夏日暴雨倾作,他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黄叶飘零,他带领大家收割、打碾、贮藏粮食。冬季大雪纷飞,他忙着走家串户,访疾问苦。

他还善于团结周围少数民族,能同戎狄部族和平相处。当看到戎人生活异常艰苦,就派人向他们传授周族的农业生产技术,无偿赠送粮食种子,在他的感召下,许多戎人开始从游牧向农业和室居过渡。因此,他深受豳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是继先祖后稷和公刘之后,又一位勤政爱民的杰出首领。

在商朝武乙年间,古公亶父为避戎狄侵扰,率亲近部族南迁陕西岐山县的周原,自称为周。

南迁时,公刘邑天空布满乌云,萧萧的秋风掠过山川里茂密的森林,发出呜咽般的悲鸣。古公亶父在马莲河边的山坡上,向子民发表了演说,陈述了战争的危害,表达了自己决心离开故土,南下开拓疆土的意图。他向族人说:“这次南迁,是为了向前发展。你们愿意跟我向南迁移的,我欢迎,不愿意就留下。”一些周族的人都表示愿意跟古公亶父南迁。

在绵绵秋雨中,古公亶父拄着拐杖,带领着族人,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背着农具和财物,离开豳地。临行前,古公亶父还在大原上修建了一座高达10丈的望乡台。他站在望乡台上,遥望着不窋城和生他养他的北豳城,泪如雨下,恋恋不舍。

到岐山后,古公亶父亲自察看地形,安顿居民,规划城郭。第一年建成了3000户的城镇,次年建成国都。第三年城池扩大了5倍,使周原成为西岐的第一大城。他还在城中建了宗庙,定法度,设官署,一时间,周原便呈现出一派祥和鼎盛的景象。附近的各族人民闻古公亶父忠厚爱民,都来归附他。

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为让位少子季历,纹身断发,“已如荆蛮。”季历生昌,即西伯周文王;文王生发,即周武王。经他们四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打败商纣,建立了周王朝。

(供稿:李忠信 米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