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佛教造像展室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南北朝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经帝王显贵推崇,隋唐达到极盛。中国古代佛造像的题材、质地和工艺多样,各具艺术魅力。包括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及宋元等时期的作品。
本展览以时代顺序及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为主线,分为“北朝风貌”、“盛唐气度”和“人间情怀”三个部分,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的异族模样。中后期逐渐汉化,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南朝“名士”形象。
第一单元:北朝风貌——北朝造像
北朝时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对现实的无助和对来生的憧憬,促成了北朝佛教的空前发展,开窟与单体造像蔚然成风,形成了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高潮。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的异族模样。中后期逐渐汉化,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南朝“名士”形象。佛教造像这一外来艺术经历了不断民族化的过程。
1999年新宁镇新宁村佛教窖藏坑的发掘,大量造型精美、妆饰华丽的北朝造像重见天日,为全国其他地区所罕见,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
部分展品图片:
北魏 太和十二年成丑儿造像龛 北魏 一佛二菩萨造像龛
北魏单身佛石造像龛 北魏单身石佛造像
北魏石雕造像塔 北魏石菩萨头像
北魏太和十二年成丑儿造像龛 北魏一佛二菩萨造像龛
北周单身佛石造像 北周菩萨立像
第二单元:盛唐气度——隋唐造像
唐代开放的政治环境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唐代的外交空前的繁荣,唐王朝同世界各国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大唐文化也因此而显示其强烈的包容性,对此在佛教造像上尤为明显。唐代雕塑艺术风格能够在不失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丰富优秀的经验,不断的丰富自己,雕塑造像艺术的发展由此而获得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部分文物照片:
重点文物介绍:鎏金菩萨铜立像
这尊菩萨立像呈“S”形微倾立于一圆形莲花座上,莲座下为八面金刚座,再下为镂空方形座。菩萨头后有桃形火焰背光,左手执瓶,右手上托,身姿窈窕,上身袒露,圆润的左肩披搭帛带,下身裙裾轻薄柔滑,线条流畅而极富质感,有曹衣出水风韵,飘带虽已有残缺,但是她体态丰满,肌肉骨骼刻画生动,身体造型采用富于变化的“S”形,自然而优美。您看,丰满的肌肤,微凸的髋臀,流畅的线条,富于变化的衣纹,体现出了薄如轻纱的衣服质地,让冰冷的金属充满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质感,可谓盛唐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第三单元:人间情怀——宋明造像
宋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自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初,就改变了后周的灭佛政策,重修寺庙,广纳僧尼,大造佛像,民间也广为呼应,立寺设龛,史不绝书。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要在中国发展,则必然要同中国本土社会意识相融合,被社会广大阶层所接受,因而在不断地改变其理论表现形式,随着佛教在宋代的勃兴与发展,佛学界出现了一种由博而约,由繁而简的世俗化发展趋势。从北朝的宗教迷狂,到隋唐佛学的哲理思辨,再到宋元奉佛的世俗情结,最后到明清时期人们对佛教的崇拜逐渐趋于理性。佛教文化及其哲学思想,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融入浩瀚的中华文化之中。
部分文物照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