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古豳文物展室
远在公元前21世纪初,泥水河畔有了新的主宰——周人,还有羌、狄。这些拓荒者,他们为了生存。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周人领袖公刘使豳国在这块不毛之地悄悄地崛起,奠定了日后问鼎中原的坚实基础。
古豳文物展室共分为“陶复陶穴”、“民赖其庆”和“教民稼穑”三个部分,以我县出土的先周和周文化文物为主,陈列和先周文化相关的一些古文化遗物。
一号窑洞
(一号窑洞)是位于宁县政平乡的武家山遗址,属于齐家文化,出土器物有陶鬲,这些石斧和木叉是齐家先民的生产工具。
二号窑洞
(二号窑洞)是位于宁县石鼓乡的石岭子遗址,属于“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古文化遗存,出土器物有陶斝和陶鬲。学术界一般认为先周文化与客省庄二期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1号柜
这个展柜里(1号柜)陈列的是一些炊器,有陶鬲,陶罐,陶斝,属于先周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这幅背景就是遇村遗址的全景照。
2号柜
这幅背景(2号柜)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咀坪遗址全景照,据学者考证,今庙咀坪就是先周时期古豳国遗址,即公刘邑。
3号柜
这个柜子(3号柜)陈列的陶鬲、陶罐都是周代遗物,大量周文化遗物的问世,说明了我县在先周和周代是周人活动的重要地域。
这幅山、水、农田、草舍、谷仓模型,是对公刘及其族人在古豳生息繁衍环境的形象化再现,也是对公刘及其子孙后代开拓北豳这片古土的卓越贡献的回顾,故而《诗经·大雅·公刘》称 ——“笃公刘,匪(不)居(安)匪康(宁也)意思是不贪图居处的安宁。乃场(yi,田界)乃疆,乃积(露天堆粮之处,后亦称“庾:露天的谷仓)乃仓(仓库)。意思是忠厚的先祖公刘,不图安康和享受。划分疆界治理田地,生产的粮食富足丰厚。
这件是铜鼎模型,鼎是礼器,是权力的象征。
斗转星移,岁月在流逝,历史在前进。古豳这片热土,焕发出了新的青春。周人的后代,豪情满怀,创造了再度辉煌的业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