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春节“社火”
宁州大地文化灿烂,异彩纷呈的春节“社火”在陇东堪称一绝。每当年关的“腊八”节一过,活跃在乡村的大小社火队便沉浸在一片锣鼓喧天的沸腾气氛中。他们秉承古豳遗风,在热闹的社火排练中欢腾雀跃,载歌载舞,把一年的劳碌全部宣泄在震天的锣鼓声里,把对来年丰收的祈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在异彩纷呈的社火当中。
宁县社火种类繁多,有车故事、马故事、地故事、亭子、高跷(柳木腿)、狮子、舞龙、秧歌、小戏等。正月初五一过,各村的社火就闹腾开了,他们在大街小巷、农家院落尽情的张扬着庄稼人压抑了一年的豪迈情愫。“十五”前夕,他们还要走镇进城,给城镇“父母官”和机关单位送社火,让城里人与乡里人一同分享闹春的喜悦。
走在最前面的是骑在马背上的扮相滑稽的“春官”。“春官”是社火主题的揭示者和宣讲者,“春官”大都是由出口成章,才思敏捷的“识文子”装扮,他们逢山说山,遇水说水,触景生情,信口拈来,春官词一般为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和韵文,内容都是些恭维、吉利、祝福的话,但这些话一经“春官”之口,就特别生动、诙谐、幽默,不时逗得围观群众捧腹大笑。
紧跟在“春官”身后的锣鼓队,阵容庞大。春官词就是在一定的锣鼓点子所形成的节奏中表述的,节奏感强,铿锵有力,韵味十足。“春官”说毕,他们又恢复为行进的鼓点子。锣鼓队是社火的魂魄所在,因此抄家伙的都是各村争强好胜的把式,一到表演场站定后,锣鼓队就开始“耍人”,他们时尔“凤凰三点头”,时尔“乱八仙”,时尔紧如“擂鼓战金山”,时尔宛若行云流水,演员的节奏全掌握在鼓手的鼓点和打鼓的手势中,观众的情绪也被时扬时抑的锣鼓声所激荡。
锣鼓队后面就是正式“社火”表演队了,首先是马故事。马故事是一组人物骑在一队骡马上展示一个故事或一定的情节,是造型式的。马故事的装扮有文戏亦有武戏,但多为武戏,文的如“十美女曹营问安”,装扮者纯一色是豆冠年花的美貌少女,一个个黛眉粉脸,美若天仙,眸含秋波,脸映桃花,手捧元宝、寿桃、珍肴,关老爷却象塑神一般,手捋长髯,背拖大刀,双眼半闭,道貌岸然,全然不为色、财所动。武的如“九里沟”、“双锤大闹朱仙镇”等,装扮者全是些威武英俊的小伙子,一个个虎背熊腰,头戴金盔,身披银甲,手擎兵器,豹眼圆睁,威风凛凛,大有天下无敌者非我莫属之气概。马故事看人也看马,这些“坐骑”都是久经战阵的“战马”,闻鼓不惧,鸣炮不惊,奋鬣扬蹄,十分威风,好象它们也通人性,认为观看的是“我”(马)而不是“你”(背上骑的人),因此上“我”要比“你”更威风。近年来,农村养马的人少了,于是制作者别出心裁,又用装潢材料制成假马,由于工艺高超,煞是逼真。
紧接着是车故事。过去用牛车,现在用大卡车或小四轮拖拉机。以车为依托,用绸缎布料扮成一个彩棚,每个彩棚为一个特定的场景,每个场景展示一段历史故事,也是造型式的。装车是很有讲究的,要宽大威风,后面垂直,前面稍仆,上有绰沿,下有走水。车故事扮得好,不仅演员要扮相好,惟妙惟肖,还要看布景如何。因此,制作人员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故事内容的需要,极尽想象力,奇山怪石、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楼宇亭阁应有尽有,极尽华美,亦富艺术性。
不等“车故事”走过去,你就会听到一阵阵悠扬悦耳的音乐声,那是“亭子”过来了。“亭子”是配有“细软”乐器的,细吹细打,斯斯文文。这一吹一打,把人们目睹马鼓事浩大激烈战阵时的紧张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另有一番轻松、愉悦之感。“亭子”堪称宁县社火中的“杂技”,它构思瑰奇,人物凌空,高悬数丈,扣人心弦,这种社火最能体现社火队的水平。“亭子”上一般站着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小孩。看,迎面而来的是“莲花生子”,一朵硕大鲜艳的莲花,在丈把高的铁秆上颤悠悠的晃动着,莲花中的“哪吒”稳坐莲心,面无惧色,这是谁家的娃娃?观众手里却捏了一把汗。接着跚跚而来的是仙气氤氲的“吕洞宾”仙游,吕洞宾白衣白须,手持白色“无尘”,白鹤双翅高展,颇有一番仙风道骨,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天河配”、“双打秋千”等等。
夜幕降临了,晚上的“地故事”开始了。它是表演式的,剧中人一般着戏装,化淡妆,伴有一定的锣鼓点子。地故事节目有的来自民间故事,有的源于历史典故,有的则取其旧戏中的精彩片段,如“刘海撒金钱”,“黑虎搬三魈”,“孙武子抡麻鞭”。地故事中最具艺术魄力的要算“地油子”,有骑“小毛驴”回娘家的小媳妇,有骑“走马子”的武夫,有跑“旱船”的艄公,还有“云朵子”等,宁县著名的“荷花舞”就源自“地油子”。
最盛名的还要数中村大户曹家村的高跷(柳木腿),他们多次参加省地调演,屡获殊荣,演员双腿上绑着一对一米多高的木腿,木腿上有踩板,演员脚踩踩板,再用细麻绳绑死,使自身和跷浑然一体。他们的行走演出轻巧自如,有令人咋舌的“大跨”,有令人“瞠目”的蹦跳,甚至还有惊心动魄的“跌叉”。
宁县的徒手秧歌也很有名气,当年在刘志仁的带领下闹红了陕甘宁边区,受到党中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表彰,刘志仁还因此被毛主席授予“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另外,舞龙,耍狮子,舞灯,顶灯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社火”内容。宁县“龙狮”表演队曾多次在全市表演中获奖。
(供稿:李忠信 米占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