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宁县那些最可爱的人
“使命召唤,何惜此头”;贫困户和他上小学的女儿开着三轮车,买了消毒液送给派出所的民警转身就走;晕倒在执勤岗位上仍要坚持工作……在2020年这样一个“谈冠色变”的非常时期,宁县各条抗疫战线的勇士们不顾个人安危,为呵护全县54万人的生命健康披荆斩棘,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雄壮的抗疫战歌,他们才是抗疫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感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照顾好家里和父母,给孩子说,我去当奥特曼,打怪兽去了,胜利了就回来。”2月15日,宁县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后的第三天,宁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主任郑亚梅就噙着热泪告别亲人和同事,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使命召唤,何惜此头!”是郑亚梅出征前的铮铮誓言。郑亚梅驰援武汉的消息一经发布,感动了几乎所有的宁县人。一时间,“国家有难八方援,陇东天使腊梅花。不惧生命救扶伤,医援疫情去武汉。灾难无情人有情,中华美德世代传。”“女中豪杰,医中花木兰!为你和家人点赞!祝一路顺风,凯旋归来!”网友赞美之辞席地而来。
郑亚梅是宁县首位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中共党员,她曾在兰大一院消毒供应中心学习,期间考取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证书,并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多次荣获全市护理知识与技能竞赛及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等多种奖项,2013年被庆阳市卫生局评为“庆阳市十佳护士”。
郑亚梅的出征为宁县树立了榜样,也凝聚着宁县人民抗击疫情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泪奔,粗茶淡饭,却雪中送炭出手大方
2月7日,宁县九龙川一位贫困户和他上小学的女儿开着三轮车,买了10桶100斤84消毒液送给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民警。他的女儿杨玉娟从口袋里掏出皱皱巴巴的一封信,感谢民警叔叔为了抗击疫情,守护在防疫一线。杨玉娟是个单亲家庭,除了父亲,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奶奶,在场的民警无不落泪。
2月12日,一青年小伙从宁县早胜镇谭腊村沟韩自然村翻山越岭步行4公里,前往早胜镇派出所留下1000元现金和一封感谢信转身就走。在值班民警的一再坚持下,才在登记册上写下一句“我是早胜人,我是遇村人”。这个小伙叫张炜,疫情发生后,他看到民警春节期间仍在在村口的疫情监测点冒着严寒、不分昼夜守护村民健康,捐赠的想法油然而生。他向早胜遇村疫情监测点捐赠200元,后来翻沟上塬,在四处求购口罩无果的情况下,又为早胜镇派出所捐赠1000元。
1月29日,早胜镇中兴社区纪宏,这个每月只领2400元养老金的退休老党员,毫不犹豫地向红十字会捐了10000元。2月3日,宁县红十字会收到来自和盛小学五年级只有11岁的学生杨成1000元的捐款:“医院的叔叔阿姨们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保护着我们,我把压岁钱拿出来,捐给他们买口罩,保护好自己,早早治好病人。”
在县红十字红捐款公告中,不难发现有6笔1911.2元的匿名捐款。
涓涓细流终汇大海,所有的努力,终超期待。
震撼,主动请缨老当益壮
2月15日晚,今年58岁的新宁镇政府老党员谢永虎因身体不好,加上半个多月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直“连轴转”,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疫情监测值守点。他的妻子和儿子慌忙赶来劝他请假休息,他却拒绝说,“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人手不够,我要上摊子,坚守岗位。”
盘克镇街东村今年81岁的老党员王治义,在疫情发生后各行政村设监测点的第一时间找到村党支部,主动请缨到防控一线参与执勤。他主动捐款100元用于街东村疫情防控,并想方设法为执勤人员购买了15个医用口罩。此后的十多天里,他就像一棵遒劲的苍松,屹立在街东村口疫情监测点。
2019年腊月二十九,宁县和盛镇杨庄村文书郭双继带妻子去市人民医院查病时家里起火。衣服被褥、结婚时买的家具、电器,连同全家人辛苦攒下正准备还账的28000元现金全部葬身火海,几十年积累的家产荡然无存。数九寒天,一家六口只能蜗居在存放粮食和杂物的彩钢板房中。接到疫情防控动员令后,他第一时间赶到村口,和村干部一起设检测点。带头上门逐户摸排务工返乡人员信息,并提醒大家不要走亲访友,不要聚集串门,勤洗手常消毒,自觉居家隔离,严防交叉感染。为了保障村民们的生活供给,他开着自家的三轮车,每天上街购物,然后按清单分送各户,每天忙完手头事,已是深更半夜。
越是风急浪骤,越需像谢永虎、王治义、郭双继这样战“疫”的中流砥柱。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