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苹果产业新模式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庆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李登龙)庆阳市宁县坚持把苹果作为农业首位产业,努力构建全覆盖科学化的规划体系、全链条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全网络品牌化的营销体系、全环节长效化的增收体系、全方位一体化的推进体系“五大体系”,逐步形成苹果产业发展的“宁县模式”,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立足宁县 面向全国 构建全覆盖科学化的规划体系
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宁县牢固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紧扣“引领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科学制定《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行自根砧、中间砧、双矮、短枝和乔化5种栽培模式,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县苹果将达到60万亩,产值50亿元,实现“人均1亩果,户均收入1万元”。按照“生产高端果品、面向高端市场”定位,探索出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和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生产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的宁县苹果生产模式,实现了苹果产业的技术革命。
龙头带动 科技支撑 构建全链条标准化的生产体系
2014年,宁县招商引进陕西海升集团,建成高标准示范基地1141亩,带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采取自主、股份、联合3种方式,因地因户自主发展,促进苹果产业遍地开花。目前,全县已培育苹果产业龙头企业38个,建成合作社135个,239个村集体和3.84万户群众融入苹果产业。在生产服务上,借外力、搞培训、建网络,邀请国外专家34人,组建宁县苹果专家顾问团,聘请国内院校专家教授组成百人服务团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县上成立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建成生产、农机服务合作社,村上成立疏花疏果、整形修剪、采摘包装等专业队伍,形成全周期、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打响品牌 抱团发展 构建全网络品牌化的营销体系
在“庆阳苹果”公用品牌的基础上,宁县把基地生产有标准、果品质量按标准检测、销售后可追溯的优质苹果称为“人类第四个苹果”,设计统一的包装和苹果logo,着力打造享誉全国的宁县苹果知名品牌。县内17家企业、294家合作社、4545户果农组成产业联盟,“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营销中心7个,在华润万家等22个大型超市直销,与国内外200多家经销商长期合作,年订单直销鲜果18万吨。
创新模式 利益共享 构建全环节长效化的增收体系
宁县围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行“331+”模式,促进最弱势贫困户与最优势产业、最强势企业紧密联系。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利益联动。目前,全县通过苹果产业“331+”扶贫模式累计分红6364.2万元,带动947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6万元以上。
党政齐心 干群合力 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推进体系
把苹果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履行“总指挥”职责,乡镇党委书记当好“施工队长”,产业基地成立党支部,各生产区块成立党小组,田间建立党员示范岗,这些,是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坚强组织保证。同时,宁县各级政府在项目资金争取、果园建设用地、银行融资等方面向苹果产业倾斜,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9.4亿元,全程提供资金支持。县政府与各级各部门每年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督查、年终考核,以重奖重罚推动苹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