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zfbgs-2018-11-20-00019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 生效日期: | 2018-11-20 | 废止日期: |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重大项目 |
宁县肉牛产业合作社建设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肉牛产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产业培育全覆盖、贫困户入社全覆盖”的要求,全县所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贫困户分别加入经营型合作社和服务型合作社。2018年,规范提升肉牛合作社42个,带动贫困户750户,每个合作社必须带动10户以上的贫困户。9月底,实现规范化运营。2019年,再规范提升肉牛合作社18个,使全县规范化运营肉牛合作社达到60个,合作社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户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实现全县整体脱贫。2020年,实现全县所有肉牛合作社规范运行,高效运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严格选址规划布局。合作社牛场建设坚持人畜分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符合养殖规划、环境、动疫要求。距离铁路、公路、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其它畜禽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以及水源保护区3000米以上。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整齐紧凑,生活生产区分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之间应留够一定的防疫间距,配套设施完备。
(二)着力抓好规范建设。对现有肉牛合作社进行排查摸底,认真梳理,对运作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好或没有实质性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作社进行整改注销,引导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依照法律章程完善“三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实行社务公开,规范财务管理,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行。鼓励带贫致富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为民情怀浓的能人成立肉牛产业合作社,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科学制定利益联结机制。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变股东,以土地、饲草入股变资产,以产业奖补资金、扶持贷款入股变股金;合作社以土地、圈舍、机械、技术、资金等入股。一是服务型合作社。采取“生产在户、经营在社”的模式,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肉牛养殖技术服务、培训指导,贫困户按照合作社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规范化养殖,出栏育肥牛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二是经营型合作社。采取“生产在社、经营在社”的模式,合作社用贫困户入股的资金购买良种肉牛统一饲养管理、用贫困户入股的土地统一种植饲草,实行股份制经营,年终按股分红,有劳力的贫困户还可在合作社打零工增加收入。
(四)实现统一生产经营管理。按照“五统一”的措施“统一畜禽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销售服务”,利用贫困户的入股资金购买良种肉牛,实现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解决分散养殖疫病防控难、饲养管理不规范、养殖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全县所有肉牛养殖合作社都要与宁县富兴源牧业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养殖、统一组织销售,保证合作社不受肉牛市场影响,能够正常运营。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肉牛保险。在督促指导合作社落实制度化、程序化综合防控措施的同时,协调保险部门,增加肉牛险种,对合作社统养的肉牛购买养殖保险,保额7000元/只,费率4%,保费28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40%、保费112元,县级财政补贴50%、保费140元,合作社或贫困户承担10%、保费28元,防御肉牛养殖风险,减少因病灾造成的损失。
(二)保障饲草生产。严格遵循“种草养牛,草牛同步,平衡发展”的建设原则,调整种植结构,向上争取项目支持,推行压粮扩草,实施粮改饲项目,扩大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甜高梁、燕麦等饲草种植面积,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招引培育饲草加工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商品饲草料,保障龙头企业和养殖合作社饲草料需求。落实农机具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和合作社购置饲草加工机械,配套建设青贮窖,做好饲草料贮备。
(三)强化技术服务。县畜牧局整合技术力量,选派畜牧兽医技术骨干,驻村驻场包抓服务,做好养殖技术培训和疫病防控指导。县人社部门要调剂专项指标,对接畜牧兽医高校毕业生,到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肉牛养殖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入社贫困户分红收益。
(四)加大疫病防控。按照“有病不成灾、有疫不流行”的防控目标,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制度化防疫和程序化免疫措施,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动物防疫服务,不断提升动物防疫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障肉牛产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