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宁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zfb-2019-03-04-00034 发布机构: 政府办
生效日期: 2019-03-04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财政预决算

关于宁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4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宁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 2019220日在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宁县财政局局长  

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严峻困难的财政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县人大有关决议要求,紧盯“2019年整县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紧扣“保扶贫、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十四字方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财政职能发挥较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宁县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单位:万元)

(图例说:科目、完成数、完成占预算比例%、增幅%)

ccf31ee501bd45af85cf1109c336c0cd.png

 

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751万元,占预算31600万元的103.64%,同比增长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934万元,占调整预算17700万元的101.32%,同比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5709万元,占调整预算313419万元的97.54%,较上年284981万元增加20728万元,增长7.27%。当年按账面收支平衡上报决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219万元,支出完成803万元,按政策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05万元,上年结余14万元,累计结余125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 62198万元,支出完成 63107万元,上年结余12193万元,滚存结余11284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县属4户国有企业属公益性企业,基本依靠财政补贴,当年无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不具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条件。

以上四本决算待省财政厅批复后,汇报决算结果。

(五)政府性债务限额情况

2018年底,纳入债务系统管理的政府债务余额68941万元,(一般债务39870万元,专项债务29071万元)。当年全县债务限额103293万元(一般债务62038万元,专项债务41255万元),尚有举债空间34352万元(一般债务22168万元,专项债务12184万元)。

(六)2018年主要工作

按照县人大预算决议,财政部门全面贯彻《预算法》,落实各项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格规范预算管理,促进了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争支持、抓征管,组织收入再加新力度。一是全力向上争取。把争取支持作为县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年争取无偿资金166152万元,新增转移支付及奖补资金22642万元,达到122972万元,争取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890万元,新增政府债券14300万元,极大缓解了县财政困难局面。二是狠抓收入征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工作,多次召开收入征管会议,向征管部门和综合治税成员单位交责任、压担子。12月份,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工包项目,亲自组织协调收入,为组织清收提供了坚强后盾。县财政局紧盯收入目标,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全面分析财政形势,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加强收入征管的建议,并按照县政府安排跟进抓好落实。县税务局、县非税局、县税监局及重点税源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督促入库,经过共同努力,实现了应收尽收,全年收入目标超额完成。三是积极培植财源。争取上级财源建设专项3490万元,安排2626万元扶持农业财源建设,支持做强苹果、苗林、瓜菜、草畜等主导产业。筹集1020万元支持“两个园区”建设和煤炭油气资源开发,助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

2.调结构、保重点,财政支出突出新导向。一是始终坚守保障底线。坚持“保扶贫、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支出安排顺序,压减“三公”经费和经常性支出,暂缓非刚性和非急需支出,清理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事项,整合县列业务项目经费,竭力保障必保支出,守住了不发生保障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全力保障基本民生。落实低保提标政策,城市低保提高12.1%,月补助标准达到480元,农村一、二类低保提高6.1%5.5%,月补助标准分别达到310元和290元。资助代缴特殊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险418万元、养老保险781万元,预付建档立卡贫困户“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资金98万元。落实卫生、计生、教育、社保等民生配套资金10053万元,支付危房改造及廉租房补贴6424万元、棚户区改造贷款利息3791万元,拨付村组干部报酬及村级办公经费3328万元,支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及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5562万元,拨付出租车、公交车、农村客运车辆油价补贴412万元,发放离岗乡村医生工龄补助146万元,代缴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160万元。民生支出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65%,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安排31000万元用于项目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无垃圾治理及发展乡村旅游,支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00万元、城乡环境整治等资金771万元,拨付马莲河综合整治及新区供水工程资金1169万元、县乡污水处理项目资金2470万元。财政投资项目158个,较上年增加21个,审定39362万元,审减1983万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用实功、求实效,脱贫攻坚贡献新力量。创新推行33722”工作法(财政部门成立三个领导小组、设立三个办公室、制定七个管理办法、签定双责任书、建立两项机制),当年预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00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693万元,发放惠农资金26381万元,新增一般债券安排脱贫攻坚3000万元,支付贫困户公益岗位补贴624万元,注入特色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及担保费2219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风险补偿金957万元,撬动贷款80359万元,支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贴息4403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14万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3120万元,将可统筹使用的8274万元用于脱贫攻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财政支付率均达100%

4.提效率、加活力,财政改革再添新举措。一是不断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制定了《宁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宁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办法》和《宁县支付电子化管理电子印章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大幅减少了单位财务人员来回跑银行和财政的次数,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重新梳理,确定行政权力事项4项,编制服务指南4个,公开办事程序和办结时限,通过让信息“多跑路”,努力做到让群众“少跑腿”。三是全面实施非税收入电子化改革。在全县135个执收执罚单位推行非税收入电子化改革,形成了银行柜面、网银、手机银行、POS机等多种支付方式支撑的缴费渠道,缴款人缴款选项更丰富、更灵活、更方便,当年通过电子化收缴非税收入101万元,杜绝了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促进了降费政策落实。

5.夯根基、促规范,财政管理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强化预算约束。通过与县人大预算联网,将主动配合监督与依法接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财政预算更加透明,约束力更强。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财政预决算公开专栏”,财政专项资金清单、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公开及时率、到位率均达100%按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对预算单位政府债务全面摸底统计,制定化解方案并建立台账,按月更新上报,当年化解政府债19898元。二是扎实推进绩效管理。制定了《宁县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宁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宁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按照“谁使用、谁填报、谁负责”的原则,安排28个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对95项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下达及绩效目标执行开展自评,对重点扶贫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2018年省对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中,我县位居全省第三,位列优秀等次,“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三是持续规范采购行为。完善政府采购流程和各类文书,扩充政府采购县级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64,涵盖常用采购项目6大类。对22家招标代理公司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突出加强招标代理公司监管,着力规范招标代理行为。全年组织政府采购项目272批次,采购资金21583万元,节约资金1295万元,节约率5.7%四是努力抓好国资管理。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突出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审批购置资产8856万元处置2244万元、调拨3121万元统计上报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245028万元、自然资源国有资产2006381万元。电信公司、邮政公司、供电公司、烟草公司等4户驻宁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有序推进。公开拍卖公务用车25集中报废67辆,拍卖及残值收入237万元全部缴入国库,圆满完成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取消车辆处置工作。五是突出加强财政检查。制定了《2018年财政监督工作计划》,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内外并举,采取“个人自查、按月督查、季度核查、半年互查、年度检查”五位一体检查方法,扎实开展财政内部业务检查。组织对11个单位预算执行、37个单位财政政策落实、225个单位会计基础业务开展年度例行检查,对18个乡镇和17个部门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专项检查。检查资金总量151000万元,查纠问题16个,追回挪用、骗取、职务侵占扶贫资金220万元,维护了财经纪律严肃性。六是着力夯实管理基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靠实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主体责任,出台了《宁县扶贫保障资金管理使用规定》,推动扶贫项目和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持续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当年撤销预算单位银行账户6个,对保留的330个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11个财政专户实行动态管理,财政从源头管理资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举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政府会计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非税收入电子化改革、经管资产及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等财政财务培训班5场次,培训全县财务人员933人次,促进了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运行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实体经济发展不足,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抗风险能力差;二是人员经费和民生支出基数大、增长快,收支矛盾异常尖锐,财政决算平衡困难;三是隐性赤字大,保障水平低,财政运行十分艰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破解。

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2019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盯整县脱贫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宁县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优质的财政服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

宁县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

(单位:万元)

 (图例说:科目、预算数、占预算比例%)

 292d9e4fbbdf477a9762afb9852f0841.png

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347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均增长6%2019年县级可用财力120477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00万元,省市财政补助收入101477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县级安排支出120477万元,加上级提前下达各类专项资金87689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20816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土地出让收入预算5000万元,全部安排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及征地补偿支出。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51241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03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5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062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29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89万元。支出预算47608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87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650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9009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084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36万元,滚存结余13364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县属4户国有企业均为公益性质,不具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条件。

受财力所限,2019年预算未列预备费。

(五)2019年重点工作

1.主动争取支持,积极培育财源,着力增加财政收入。一是把争取上级支持作为全县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出台的财税政策,准确把握政策走向和投资导向,全年新增转移支付及奖补资金10000万元。抢抓财政部关于“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机遇,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污染防治、土地储备等新增债券,支持在建工程及补短板项目建设。二是依托园区、乡镇、村组,综合运用贴息、奖补等方式,扶持发展“苹果、苗林、草畜、瓜菜”四大主导产业和乡村旅游、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三是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创意、民俗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经济发展潜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支持“两个园区”建设,培育优质产业龙头企业,形成稳定性强、贡献率高的优质税源、财源,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自我“造血”功能。五是加强财政形势研判,强化财税部门协调联动,靠实征管责任,按照“大小齐抓、以小补大、以查促收、以费补税”的思路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2.统筹合理安排,突出保主保重,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认真执行《预算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除刚性和重点项目支出外,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将节省的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二是按照优先保扶贫,其次保人员、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最后保其它的顺序,统筹调度资金,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落实银西铁路宁县火车站站房建设配套资金1500万元三是发挥在脱贫攻坚投入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筹措资金,使资金供给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齿轮”紧紧咬合,按2019地方财政收入增量20%上增列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应支尽支。四是加快支出进度,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支付均衡性。

3.健全工作措施,激发内部活力,着力深化财政改革。一是完善财政资金审批程序,从严控制预算调整事项,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加强财政投资项目变更和调整情况审查。二是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银行账户常态化、动态化监管,推广使用财政电子票据,坚持从源头管好管住财政资金。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依法公开政府采购信息,推进政府采购业务标准化和规范化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贯彻小微企业六项税收、两项附加减免政策,落实市与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任务,完成机构改革涉改单位经费及资产划转工作。

4.立足提升绩效,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加强财政监管。一是健全完善财政管理机制,修订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供给管理办法。二是全面清理盘活各类结余结转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扶贫、教育等民生领域。三是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从严从紧管控政府债务。四是持续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加大对社会关注度高、投资额度大的项目及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力度,着力提高检查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财政内业检查,全面堵塞漏洞,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五是严格资产配置处置审批程序,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提高闲置资产利用效率。推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六是加强财政暂付款管理,及时清理暂付款项目,压减暂付款规模,严格控制新增财政对外借款。七是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加强对各单位会计工作检查指导,举办财政业务培训班,不断夯实财政财务管理基础。八是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防范基金支付风险。

5.高政治站位,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精干队伍。一是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政治建设统领财政各项工作。二是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加强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强化内控制度执行,着力构建体系完备、执行有力、问责有据的风险防控机制。三是加强干部政治素养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队伍。

各位代表,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整县脱贫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指导,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