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宁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621026xzf000/20211216-00157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01-2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城乡规划建设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29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

1、规划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确定“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期,也是我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期,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标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步走的目标,提出创新改革保障等应对之举。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建设,到2020年年底,按照现行标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全面解决。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研究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的新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决定启动编制“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根据水利部、省、市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公司编制《宁县水利发展“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

2、规划工作过程

为编制好“宁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我公司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课题组专家与宁县水务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深入现场实地调查,对照新标准,对全县已建的农村饮水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

分析,研究总结“十四五”时期宁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阶段性特征,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实际现状,农村供水工程发展制约因素及发展短板。

规划过程中我公司主要对宁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做一下方面调查:

(1)根据现状调查资料,详细了解宁县的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和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和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总结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成果,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并从工程建设、水质保障和工程运行维护等方面分析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2)结合宁县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县域农村供水“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包括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并结合全县水源、地形、村镇规划、用水需求、居民点分布和技术经济条件等,依据庆阳市水务局和甘肃省水利厅提出的“围绕白龙江引水工程输水干线和调蓄设施,做好与现有供水工程的有效对接和合理替代,并按照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要求,以县域为单元,重点推进规模化供水,明晰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供水项目,总体形成“一县一网”“多乡一网”的供水格局,为最终形成“全市一网”做好基础。”的总体要求,规划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总体布局情况,现有工程与新建工程供水能力主要指标等。

(3)根据具体乡镇的供水范围的经济发展现状、水源状况、工程建设条件、供水方式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参照已建同类工程,给出典型工程规划。

(4)从工程产权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建设、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改革提出建议。

(5)对规划工程给出投资估算方法及主要成果,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得出效益结论。

3、规划主要成果

宁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新建改造工程27处,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农村部分)1处, 万人供水工程7处),小型供水工程(千人供水工程17处,宁县千人以上水源保护工程1处),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千人供水工程1处)。规划工程覆盖人口415238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72319人;规划供水规模41117m3/d,其中新增供水规模11500m3/d。主要建设内容是水源工程25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备169台(净化设施设备15台、消毒设备154台);管网配套2236km(村级以上管网长度611km,村内管网长度1626km);计量设备67813块(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0套,入户水表67793块);规模化水厂能力建设33处(水质化验室8处,自动化监控系统25处)。估算投资46930万元。 

宁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特性表

项  目

指  标

2020年底农村供水现状

农村供水总人口(万人)

503334

集中供水率(%)

93

自来水普及率(%)

93

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覆盖例(%)

42

规模化供水工程(处数)

35

“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12.11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万人)

0.74

完成总投资(亿元)

0.90

近期规划目标(到2022年)

集中供水率(%)

93

自来水普及率(%)

93

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覆盖例(%)

50

远期规划目标(到2025年)

农村供水总人口(万人)

415238

集中供水率(%)

93

自来水普及率(%)

93

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覆盖例(%)

60

规划工程

新建(处)

改建(处)

规模化工程

城乡一体化工程(农村部分)

 

1

万人工程

1

6

小型供水工程

千人工程

1

17

千人以下集中工程

 

 

(100-999人)

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

千人工程

 

1

千人以下集中工程

 

 

投资估算(亿元)

4.69

1  农村供水现状评估

1.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1.1.1 地理位置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甘肃省东南边境县份之一。海拔在1000到1200米之间,其中县城所在地新宁镇海拔1000米。介于东经107°41′至108°34′,北纬35°15′至35°52′之间,东依子午岭,南接陕西,北靠宁夏,西临泾、蒲二河,距黄陵160公里,西安200公里,兰州510公里。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具有显着的区位优势。

1.1.2 地形地貌 

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南部,属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东起子午岭龙池川,西至和盛镇西刘村南家山;南自新华乡米家沟村店子沟,北到子午岭南湾。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869.5-1760m之间,最高点在子午岭山区岭脊的大庄子附近,最低点在瞎子沟至政平附近的泾河河床,相对高差890.5m。根据境内地貌类型分为梁峁丘陵区、黄土残塬区、黄土沟壑区,全县植被覆盖率约为40%。

1、梁峁丘陵区

梁峁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子午岭林区。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森林。它不仅为“陇东天然屏障”,而且是“稳定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支撑黄土高原中心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主要森林群落之一。子午岭林区位于宁县东部,地势高亢,海拔1400-1760m之间,为九龙河、湘乐川、平道川三条河流的发源地。该区地形起伏变化比较大,多以梁、峁、沟谷地形出现,梁长多为1-3km,个别达5km,宽50-200m,峁高20-50m。部分山顶基岩裸露,山脊高程1600-1760m之间。峁周和梁侧沟谷发育,一般沟长2-5km,深150-300m,沟谷切割密度3.5-5.3km/km2。林木茂盛,多为次生林油松、落叶松、刺槐等,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水土流失微弱,是宁县境内主要水源涵养区,林区总面积637.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4.0%。

2、黄土残塬区

宁县境内的黄土塬主要有:早胜塬、和盛塬(属于董志塬的一部分)、盘克塬,春荣塬、南义塬、瓦斜塬等。塬面形状不规则,多为狭长柳叶状,高程在1100-14l0m,塬面长多为20-30km,早胜塬最长达42km,宽一般为1-5km。塬面平坦,约以5‰的坡降微向河谷下游倾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是宁县的主要农业经济区域。这6个塬总面积为545.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0.6%。其中早胜塬面积最大为227.3km2,和盛塬面积为188.0km2,盘克塬面积45.7km2,春荣塬面积37.3km2,南义塬面积25.0km2,瓦斜塬面积22.0km2

3、黄土沟壑区

黄土沟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包括山地沟壑区、河谷川台区。除子午岭林区、黄土高原残塬区外,其余均归此类,总面积为l470.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4%。一般河滩宽50-200m,泾河川最宽达800m,地势低平,微向河床倾斜,局部有洼地,部分漫滩以陡坎与河床连接,坎高0.5-3.0m。根据《宁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1996年10月),宁县境内河谷川台区面积67.6km2,占总面积的2.5%.可耕种川台地面积36.1km2。较大的沟道常年流水,较小的沟道多为山洪沟。沟谷与塬面相对高差约为200-300m之间。河谷川台区地势较平坦,山地沟壑区介于塬边与河谷川台之间,沟壑纵横,地面坡度较大;残塬沟壑区介于子午岭林区向塬区过渡段,地形千沟万壑、塬面支离破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水土流失较重的区域地貌特征。

1.1.3 河流水系  

宁县境内有较大河流9条,均属黄河流域泾河水系,马莲河、蒲河、无日天沟为泾河一级支流,湘乐川、平道川系城北河支流,城北河、九龙河、砚瓦川均系马莲河支流。

泾河:是宁县最大的一条过境河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原县老龙潭,自西流经平凉市的崆峒区、泾川县,于宁县长庆桥镇的江村入境,至政平堡南麓出境进入陕西省长武县。泾河河长455km,其中宁县境内河长仅为36km。根据泾河杨家坪水文站50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22.4m3/s,多年平均径流量70797万m3。现状水质Ⅲ类,灌溉系数14.1,矿化度712mg/L。

马莲河:是宁县境内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麻黄山,于环县甜水堡流入庆阳市,在铁莲川口流入宁县境内,于政平汇入泾河。马莲河总河长374.8km,宁县境内河长59km,河道平均坡降1.45‰。根据马莲河出口控制站—雨落坪水文站50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14.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900万m3。马莲河宁县段现状水质为劣V类,政平段现状水质V类,矿化度1465mg/L。

蒲河:发源于环县庙儿掌,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环县、镇原县、西峰区,在和盛镇的南家山流入宁县,在宋家坡汇入泾河。蒲河河长175km,其中宁县境内河长21km,河道平均坡降2.76‰。根据蒲河毛家河水文站50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6.67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120万m3。现状水质V类,矿化度538mg/L。

城北河:城北河在南义乡寨子河村以上称为固城川。固城川发源于子午岭西麓的合县午亭子,在南义乡的魁星楼流入宁县境内。城北河流域面积1865km2(含固城川、湘乐川、平道川),河长72km,河道平均坡降2.83‰,多年平均流量为1.10m3/s。城北河入境河段现状水质为Ⅲ类,城北河宁县县城河段现状水质为Ⅳ类,矿化度472mg/L。

湘乐川:发源于子午岭西麓的兴隆关,于南义乡的寨子河村汇入城北河,河长64km,流域面积573km2(不包括平道川),河道平均坡降2.8‰。白吉坡水库以上流域地貌多为林区,集水面积252km2,河长19km,平均坡降14.5‰,地表水质良好。白吉坡水库以下到湘乐镇的平道川汇合口河长26km,平均坡降5.8‰。从湘乐镇至寨子河村河长19km,平均坡降1.9‰。湘乐川平均流量为0.58 m3/s,2007年9月11日实测流量为0.373m3/s,现状水质Ⅱ类,矿化度202mg/L。

平道川:发源于子午岭西麓的芦邑庄,于湘乐镇汇入湘乐川,流域面积233.7km2,河长38km,河道平均坡降13.7‰。2007年9月11日实测流量为0.059m3/s,现状水质Ⅱ类,矿化度282mg/L。

九龙河:发源于子午岭西麓的龙池,在宁县城汇入马莲河,流域面积642km2,河长56km,河道平均坡降7.25‰。宁县境内流域面积334.4km2。在川口以上分为左家川和嘉峪川两条支流。根据九龙河宁县水文站24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0.4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4万m3。川口河段现状水质为Ⅳ类,九龙河出口河段现状水质为劣V类,矿化度556mg/L。

无日天沟:无日天沟亦称吴田沟,发源于正宁县山河镇掌圈沟脑,河长59.2km,河道平均坡降7.5‰,全流域面积344.6km2,其中正宁县境内流域面积188.0km2,宁县境内集水面积156.6km2。无日天沟是宁县与正宁县的天然分界线,根据无日天沟王家川水文站24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0.22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09.8万m3。现状水质Ⅲ类,矿化度268mg/L。

砚瓦川:原称珊瑚川,发源于董志塬中部的周家岭,由西北流向东南,至昔家川南汇入马莲河,流域总面积371.2km2.河长41.2km,在至河口(马莲河)6.2km处,建有砚瓦川径流泥沙站试验站,控制流域面积329km2,河道平均坡降12.9‰。多年平均流量0.24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767.3万m3

宁县境内较大的支沟还有水门沟、黄羊沟、烂泥沟、柳义沟、固益沟、王沟、瓦石沟、滩场沟、前门沟:西沟、东沟、牛头沟、马家沟等40多条。

表1-1                                       宁县各河流基本情况统计表

河流名称

长度(km)

流域面积(km2

本县平均比降(‰)

平均流量

 (m3/s)

本县

全长

本县

全流域



泾河

蒲河

马莲河

固城川

湘乐川

九龙川

无日天沟

28

22

59

30

64

56

47

450

175

366

72

64

56

47

81

124

626

366

811

444

168

47800

7470

19100

1865

811

642

393

1.6

1.9

1.45

1.8

2.8

7.2

7.7

31.0

7.7

14.2

1.44

0.68

0.71

0.46

1.1.4 水文地质 

流经宁县的河流有七条,均属泾河水系,而且都在宁县境内汇入泾河。年自产水资源总量16589万m³,其中:地表水8420万m³,地下水8169万m³。地表水中除城北河、湘乐川、九龙川、无日天沟河外,其余河流水质均较差,人畜不能饮用,地下水主要有黄土高原区潜水、河谷阶地潜水和下白垩系承压水三种类型,黄土原区潜水和河谷阶地潜水是区内人畜饮水的最主要水源,也是机井工程和泵站扬水工程的仅有水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下白垩系承压水在区内分布广泛,近年也开始利用,但投资较大。

宁县2019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4371万m³,其中地表水3493.46万m³,地下水877.54万m³,年生活用水约671万m³,其中:地下水592万m³,地表水79万m³,从水资源总量来看,饮用水源开发的潜力很大,但从区间布局上来看,东部的盘克乡、湘乐镇、九岘乡、金村乡、春荣镇五个乡的饮用水源比较缺乏,其一受水量不足限制,东部地下水贫乏,除个别井外,大部分机井日出水量仅为10-50m³,供水规模受限,而山泉一般出水多为2-10m³/天,且扬程多在百米以上。其二受水质限制,东部地区水质较差,苦咸水、缺锌、缺硒水较多,水源选择较难,因此,在供水工程规划中,我们将此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来解决。

宁县石油开发、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的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对水资源的污染基本没有发生,同时,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监测、规范管理,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

1.1.5 行政区划 

宁县辖14个镇: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长庆桥镇、和盛镇、湘乐镇、新庄镇、盘克镇、焦村镇、中村镇、4个乡:米桥乡、良平乡、太昌乡、南义乡、瓦斜乡、金村乡、九岘乡、春荣乡,257个行政村,13个社区。

1.1.6 社会经济

宁县辖10个镇: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长庆桥镇、和盛镇、湘乐镇、新庄镇、盘克镇、焦村镇、中村镇、8个乡:米桥乡、良平乡、太昌乡、南义乡、瓦斜乡、金村乡、九岘乡、春荣乡,257个行政村,13个社区。全县总人口55.2万人,农村人口50.95万人,贫困人口8.79万人。

全县总体经济实力迅速增长。2019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38.7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增长15.5%;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由20%以上 转速至10%左右,总体特征呈现出迅速上涨、平稳过渡的良性发展态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2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0.49亿元,年均增长9.9%。

(一)农业

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以“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突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主题,创新“一个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突出“两大引擎”(市场牵引、科技支撑),着力培育“三大产业”(苹果、草畜、瓜菜),“塬面苹果、川区瓜菜、全县牛羊”的主导产业格局规模效益形成。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建设万亩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示范片4个,创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5个,建成设施瓜菜示范片3个和北川万亩设施瓜菜示范区、千亩高原夏菜示范片2个、百亩以上设施瓜菜示范点20个;累计建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40个,辐射带动农户55980户;新建家庭农场21个,扶持建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建成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点)11个,完成无公害瓜菜产地认定4个、产品认证1个。2015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6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6.7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达23%左右。

(二)工业

工业增长提速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县聚力建设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及和盛工业集中区,其中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建成为甘肃省三大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之一,有力支撑了经济转型升级;一批能源化工类重大项目落地,极大增强了县域经济硬实力,积蓄了发展后劲。现状原油产能达10万吨,原煤产能1200万吨,带动的能源化工及配套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2015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亿元,较2010年增长3.86亿元,是2010年的4.2倍,年均增速33.9%,工业增速较高,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累计实施1亿元以上的重点及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近150个。工业投资总额累计达2100亿元,工业投资总额是“十三五”期间3.3倍,工业投资总量较大且增幅明显,已发展成为全省的工业大县。

(三)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实效显著。“十三五”期间,以“北豳古城”、“人文古都”、“秦直古道”、“黄土绿洲”、“红色革命”等为发展要素,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红色旅游、农业观光等为主导的旅游业逐步兴起。随着工业大县的建成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围绕工业服务的生产生活服务业迅速壮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增速明显。2015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5亿元,较2010年增长10亿元,是2010年的1.8倍;社会消费品总额达27.15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第三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32%,比“十一五”末降低了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8%以上,在工业快速壮大的背景下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1.1.6 水资源概况

宁县自产水资源总量有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潜水在沟谷排泄量及黄土塬区浅层地下浅水的储存量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潜水的重复计算量是潜水在沟谷中的排泄量。经计算,宁县总水资源量为122550.1万m3(包括过境水资源量),其中,境外来水量为112307.6万m3,自产水资源量为10242.5万m3。其中:地表水总量为9257.1万m3,地下水总量为985.4万m3。目前已开发利用量为2592.5万m3,其中地表水1912.5万m3,地下水680万m3;年生活用水约560万m3,其中:地下水467万m3,地表水93万m3。宁县境内有较大河流9条,均属黄河流域泾河水系,马莲河、蒲河、无日天沟为泾河一级支流,湘乐川、平道川系城北河支流,城北河、九龙河、砚瓦川均系马莲河支流。

1.2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成效

“十三五”期间,一是坚持综合施策,积极破解季节性缺水问题。通过工程措施,有效解决水源不足、供水不稳定的问题。并根据水源条件和季节性水量变化,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适时调整供水调度方案,及时向群众公布供水、停水时间,提醒群众提前蓄水,保证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同时,加强水政执法,严查供水单位(户)私自改变供水用途等行为。二是强化制度落实,切实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认真落实《宁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压实责任、履职尽责,确保全县饮水工程正常运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稳定。三是坚持标本兼治,举一反三推进问题整改。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对全县饮水安全问题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坚决做到不落一村、不漏一户、全面彻底整改。对新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逐条逐项销号整改;对突发问题落实应急措施,即知即改,为按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宁县坚持把饮水安全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工程来抓,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力度,初步形成了“以集中工程为主、分散工程为辅”的人饮供水格局和“以镇为中心,以塬为骨架、联镇联村联网、统筹统建统管”的建管模式,着力健全了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供水工程35处,受益人口50.33万人,完成投资0.90亿元。预测到2020年底,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千人以上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33.6%,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覆盖比例42%,自然村通水率90%。

1.3  对标评估农村供水现状

1.3.1“十三五”农村供水工程安全评价标准

宁县“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采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 18—20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具体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水价机制、供水维修服务、专业化管理、水源保护及用水户参与九方面内容,并根据甘肃省实际情况确定进一步要求。其中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供水水量满足《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水条件的水量要求;方便程度为进村到户;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用水户满意度超过90%,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水平。

1.3.2“十三五”农村供水工程评估结果

1.3.2.1当前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县按照县域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及人口布局等因素进行分片区供水,其对照国家有关供水工程建设和卫生标准,深入分析农村供水工程因水源不足、工程建设标准低、自动化管理程度低等引起的主要问题。

(1)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水源建设薄弱,水量、水质缺乏保障;

1)由于近年来水资源动态变化,地下水开采已对当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资源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且宁县和盛塬现已超采地下水80万m³,需关闭现有机井,恢复地下水资源量,寻找新替代水源,保障供水。

2)由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受投资资金等因素制约,水质消毒、水质检测、安全防护等长效管理工作难以到位,极大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2)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自动化管理程度低,管护困难;

由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早期缺乏长远规划和充分论证,加之受投资资金等因素制约,项目水费收缴率低,维修管护所需经费难以保证,加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水平落后,致使工程覆盖范围小,管道破损现象频发难,极大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和工程使用寿命。

2  实施“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的必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和安居乐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宁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过“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2020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宁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至2020年底将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但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建设水平限制,仍有近15%的人口由单村单点供水工程覆盖,小型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水源保证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仍存在短板,山区规模化水厂覆盖人口比例仍需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化管理水平偏低,与城市供水管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充分保障、统一管护”的原则,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建大、并中、减小”,以水源地、规模化供水工程新扩建和数字化、规范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县级统管运行体制机制,到 2025 年,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规模化供水覆盖率等主要供水指标稳中有升,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

为做好白龙江调水工程供水基础,按照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要求,应重点推进规模化供水,明晰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供水项目,总体形成“一县一网”“多乡一网”的供水格局。宁县必须做县域内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最终助力全市形成“一市一网”格局做好坚实的基础。

对照“十四五”农村供水新标准,目前存在的供水工程水源不稳定、调蓄能力不足、供水管网年久失修、水质净化消毒设备不全、工程运行自动化监控系统不完善等工程短板急需进行提升改造,到“十四五”末达到农村供水新标准。因此,实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3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3.1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2017年

(4)《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 18—2018)

(5)《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水农〔2019〕2号)

(6)《水利部关于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水农〔2019〕150号)

(7)《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19〕210号)

(6)《关于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环水体函〔2019〕92号)

(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10)《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19)

(1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

(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

(1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

(14)其他相关文件、规划及技术标准。

3.2  规划范围与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水平年为2022年和2025年。

3.3  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3.1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农村供水格局,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完善工程体系建设,即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等规模化工程建设,基础薄弱的地区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条件一般的地区对现有工程更新改造,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以完善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为重点,全面推进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3.3.2规划基本原则

一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农村供水保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工程建设资金以地方为主负责落实。各地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地方财力可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规划建设规模。

二是全域规划,梯次推进。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梯次推进步骤,依据村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口变化等因素,对水源条件、供水规模等进行充分论证,以县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是突出管理,完善机制。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健全水源保护、净化消毒和水质检测监测的水质保障体系。将建立合理水价机制作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改造的前置条件,强化水费收缴,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四是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新建等措施,重点完善千人以上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持续改善水窖水柜等分散工程的供水条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利用既有水源工程、供水设施和输配水管网。在建设大中型水源与引调水工程时,要统筹考虑工程沿线周边农村饮用水需求和输水管道建设。

五是市场导向,社会参与。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尊重用水户意愿,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3.4  规划目标

根据“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执行标准:

到2025年底,建成以小盘河水库为水源的新建设主体,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的原则,通过巩固提升工程水源、改造供水管网、自动化监控等措施,形成“多乡一网”的供水格局,为最终实现“一县一网”“全市一网”做好基础。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预测至2025年底,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千人以上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60%,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覆盖比例65%,自然村通水率85%。其中到2022年底,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千人以上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40%,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覆盖比例55%,自然村通水率75%。

4  规划布局

4.1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4.1.1  供用水平衡分析

供水量和用水量从供、用水两个方面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两者可以互相校验。由于资料收集的限制,本次通过对2019年各规划分区各行业实际供、用水量按相同的统计断面和口径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各分区的供水量、用水量成果一致、供用平衡。

4.1.2  水量平衡分析

宁县总水资源量为122550.1万m3(包括过境水资源量),其中,境外来水量为112307.6万m3,自产水资源量为10242.5万m3。其中:地表水总量为9257.1万m3,地下水总量为985.4万m3。目前已开发利用量为2592.5万m3,其中地表水1912.5万m3,地下水680万m3;年生活用水约1089万m3,通过供、用、耗、排互相印证校验,宁县各流域供、用、耗、排水量的平衡差均在规定范围内,总体上协调平衡,说明本次规划采用的供、用、耗、排水量成果基本合理。

4.2  总体布局

本次农村供水规划依据全县乡村振兴规划、村庄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围绕白龙江引水工程输水干线和调蓄设施建设,按照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要求,根据宁县各乡镇现状饮用水受益人口分布,水源地、水厂及管网情况,考虑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可靠性,用水方便程度等因素,重点推进规模化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水源、改造供水管网、自动化监控等设施,助力形成“多乡一网”的供水格局,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的原则。

宁县西塬采用小盘河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引水至宁县县城,沿途解决太昌镇、和盛镇、焦村镇和新宁镇水源问题;逐步关闭西塬现有机井及其他水源工程,统一管理;南塬和东塬计划通过新打深井,配套水质净化设备,铺设管道,补充水源。且各供水站修建万m3蓄水池,为远期白龙江调水做好基础准备。

4.3  规划分区

规划按照宁县县域内水源条件、人口布局以及实际工程工程建设现状进行划分。划分为规模化供水工程、小型供水工程和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

规模化供水工程:包括城乡一体化工程和万人工程,计划利用小盘河水库水源饮水至宁县县城,沿途解决太昌镇、和盛镇、焦村镇和新宁镇水源问题;逐步关闭西塬现有机井及其他水源工程,统一管理;南塬和东塬万人以上供水站通过新打水源井解决南塬和东塬水源不足的问题。

小型供水工程:千人以上供水站工程通过于南塬和东塬千人以上供水站新打水源井解决南塬和东塬水源不足的问题;修建蓄水池为远期白龙江调水做准备;铺设管道将由于私人机井效益差、水源不充足等问题无法供水的用水户纳入原有供水站管网中。

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解决剩余水源地的水源保护措施,更换村内老旧管线。

5  工程建设内容

纳入规划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逐处提出规划设计主要内容清单和工程量;

(一)规模化供水工程

一、城乡一体化工程

1、宁县城乡供水站工程   更换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新建改造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智能水表1625台。

二、规模化万人工程

1、宁县县城备用水源及西区水源补充工程,新建二级泵站1处,10000m3/d净化水厂1座,铺设输水管道50km,新建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

2、平子供水工程,新建2万方调蓄池1座,新打800m深机井1眼,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8km,村级管道48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新建改造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7413台。

3、早胜北部供水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打800m深机井1眼,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7km,村级管道46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新建改造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432台。

4、宁县中村乡供水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打800m深机井1眼,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31km,村级管道53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新建改造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6700台。

5、新庄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35km,村级管道59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新建改造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7200台。

6、和盛供水工程,新建2万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9km,村级管道50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新建改造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4030台。

7、盘克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47km,村级管道80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新建改造水质化验室1处,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6925台。

(二)小型供水工程

一、千人以上供水站工程

1、九岘乡供水工程,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16km,村级管道27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1648台。

2、良平供水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打800m深机井1眼,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2km,村级管道37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450台。

3、米桥北部供水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打800m深机井1眼,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7km,村级管道46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475台。

4、春荣西部供水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打800m深机井1眼,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6km,村级管道45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375台。

5、巩范村供水工程,新建供水站1处,5000方调蓄池1座,新打800m深机井1眼,新建办公,收费大厅、水处理车间、服务室、维修仓库等共计450m2,安装主管道12km,村级管道24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1738台。

6、焦村长官路口供水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16km,村级管道27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325台。

7、焦村北部供水工程,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18km,村级管道30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126台。

8、焦村张斜供水工程,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17km,村级管道29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308台。

9、太昌供水工程,新建1万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9km,村级管道50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1738台。

10、和盛三里店供水站,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2km,村级管道37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694台。

11、南义乡供水站,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7km,村级管道46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300台。

12、米桥安子供水站,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4km,村级管道41km,更换消毒设施设备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330台。

13、宇村供水站,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1km,村级管道36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393台。

14、石鼓供水站工程,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0km,村级管道34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2227台。

15、长庆桥西郭坪供水站,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18km,村级管道30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1437台。

16、瓦斜供水站,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19km,村级管道32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1732台。

17、金村乡供水工程,新建千方调蓄池1座,新建收费大厅、服务室、维修仓库共计150m2,改造更换主管道27km,村级管道46km,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各1套,安装改造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智能水表1172台。

18、宁县千人以上水源保护工程:安装消毒设施设备16套,修建水源保护设施16处。

(三)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改造工程

安装消毒设施设备57套,修建水源保护设施57处,改造更换村级管道672.47km。

6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6.1  水源地概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宁县依据水源地保护划分等级采取不同措施。
‎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他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各乡镇、供水主管单位及供水单位全面调查、动态管理,对集中供水人口大于1000人以上符合水源保护区划定条件的水源地,积极与环保、水务等部门沟通、依法划定并报批水源保护区.

全县建成现有项目27处,现涉及小型供水工程(宁县千人以上水源保护工程)和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改造工程。

6.2  水源保护措施

尚未划定水源保护区

工程类型

工程名称

保护措施

预计划定时间

小型供水
‎工程

千人
‎工程

宁县千人以上水源保护工程

围栏、公示牌

2021

7  创新工程管护机制

7.1  水价机制建设

宁县农村人饮工程水价执行的是“成本加微利”原则,实行计量收费。集中供水工程基层管理所水价收费执行是宁县物价局《关于调整宁县农村供水价格的通知》(宁价发【2014】10号)文件,收费标准为4.5元—6.5元/m3;乡镇村组管理的小型供水工程(491处)水价在充分考虑电费、人员报酬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价,灵活计收,指导价为3.5—5.0元/m3

7.2  运行管护机制

稳步推进水价调整。按照“一次批复、小步快走、动态调整”的要求,稳步推进水价改革。2019年,制定出台全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和县区落实方案;对现行农业用水价格进行摸底调查;完成成本监审,明确各水源、各类型灌溉工程准许计入定价成本的项目和标准。2019年,对全市已建灌溉工程,分类型、分工程制定现状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经济作物灌溉当年按不低于现状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的70%执行(低于现行水价时提高比例至高于现行水价执行),之后在此基础上每年提高约10%,至2020年达到现状运行维护成本水价,2021年制定并执行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粮食作物灌溉2020年按不低于现状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的30%执行(低于现行水价时提高比例至高于现行水价执行),之后在此基础上每年提高约10%,至2024年达到现状运行维护成本水价,2025年制定并执行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县(区)可按规定确定标准予以补贴。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价后,每经过3-5年根据成本变化重新核定调整水价一次。凡新建工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明确水价形成方式、价格构成和价格水平。

7.3  用水户参与

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公示,让用水户知晓工程的受益范围;工程建设中用水户积极参与,监督工程实施;工程建成后,用水户负责入户管道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村级水管员或村级负责人。

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  编制依据

1、甘肃省水利厅甘水规划发[2013]1号文颁发的《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计投资[1999]1340号文《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概算中价差预备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3、甘水规计发[2016]260号文,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办法》的通知;

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5、发改价格[2006]1352号文关于印发《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勘察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

6、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关于印发《招标代理业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颁发的“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8、《水利部关于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办财务函[2019]448号)

9、定额采用2013年1月颁发的《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10、主要材料价格采用2019年庆阳市第二期指导价。

8.2  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6930万元。其中:规模化工程30145万元,小型供水工程14768万元,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2017万元。

8.3  资金筹措

“十四五”农村供水项目资金来源为争取省级财政投资和县级财政自筹。

9  财务分析

供水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的关心,工程实施后,不但显著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生存条件,提高了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群众节省取水时间,更多地参与农业生产,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将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同时对社会稳定、加强党群关系也具有重大意义,社会效益明显。

9.1评价依据

A《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B《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C《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9.2效益分析

供水工程实施后,可解决镇远县平泉、孟坝等18乡镇47.57万人的饮水问题,工程实施后,将显著改善周围群众的生存条件,可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群众节省取水时间,更多地参与农业生产,增加收入,为改善生活条件奠定经济基础,改变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将会极大的解放生产力,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同时对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和巩固民族团结也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项切实的爱民、富民措施,社会效益明显。

9.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采用动态原理,按以上计算的费用、效益数据,列出国民经济评价资金流量表,当社会折现率8%时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汇总表见下表。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     目

评 价 指 标

备 注

1

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1.19

大于1

2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11.5

大于基准折现率8%

3

经济净收益现值ENPV

3765万

大于0

4

静态投资回收年限TD

18

 

9.4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为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需对影响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在发生浮动时,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提供对项目进行定性分析的依据,本项目以投资和效益两个主要因素增加10%和减少15%来进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详细计算见下表。
‎                                              
敏感性分析指标表            

序号

敏感性因素

变动幅度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净收益现值ENPV(万元)

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1

投资

+10%

2.5

4235

1.07

2

效益

-15%

1.1

3623

1.12

3

投资

-10%

 

1.5

 

3276

 

1.20

效益

-15%

效益

-15%

从敏感性分析结果看,本工程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增加10%同时效益减少15%时,该工程在经济上仍然是合理的。

9.5综合评价

当社会折现率为12%时,主要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3大于1;经济净收益现值ENPV=22228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2.5%大于8%,静态投资回收年限18年。各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在经济上合理。

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等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车辆、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通过采取设置围栏、洒水等措施后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中排放的废水通过铺设双层防渗布等措施防止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施工噪音通过设置围墙或挡板,禁止在午休和夜间作业等措施减小噪音影响。固体废物通过运往临近建筑垃圾填埋场等措施避免影响环境。施工对植被会产生轻微影响及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会进行植被恢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基本不会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

11  分期实施意见

1、实施安排原则

根据宁县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结合规划的总体布局,针对供水存在的实际问题,考虑政府投资力度与地方经济的承受能力,规划工程的建设分期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工程的分期实施应能体现规划指导思想,“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重点解决问题较突出的供水问题。

(2)规模化集中供水是长效改善农村饮水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解决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理的基本前提,因而要予以优先安排。

(3)根据各项工程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及作用,近期项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建设时机,吐出重点,兼顾一般。

(4)对供水范围广、受益人口多、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工程要优先安排,使之及早发挥效益。

2、分期实施意见

按照工程规模、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和投资可能的原则,2021年实施5处工程,投资24211.56万元,供水规模17091m³/d;2022年实施 6处,投资6885万元,供水规模5432m³/d; 2023年实施 6处,投资6516万元,供水规模5185m³/d;2024年实施6处,投资5345万元,供水规模8957m³/d;2025年4处,投资3972万元,供水规模4452.24m³/d。

 

 

 

工程实施计划表

工程类型

工程名称

预计划定时间

备注

规模化
‎供水工程

城乡一体化工程(农村部分

宁县城乡供水站工程

2021

 

万人工程

宁县县城备用水源及西区水源补充工程

2021

 

平子供水工程

2022

 

早胜北部供水工程

2022

 

宁县中村乡供水工程

2023

 

新庄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023

 

和盛供水工程

2024

 

盘克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024

 

小型供水
‎工程

千人
‎工程

九岘乡供水工程

2025

 

良平供水工程

2021

 

米桥北部供水工程

2021

 

春荣西部供水工程

2021

 

巩范村供水工程

2022

 

焦村长官路口供水工程

2022

 

工程类型

工程名称

预计划定时间

备注

小型供水
‎工程

千人
‎工程

焦村北部供水工程

2022

 

焦村张斜供水工程

2022

 

太昌供水工程

2023

 

和盛三里店供水站

2023

 

南义乡供水站

2023

 

米桥安子供水站

2023

 

宇村供水站

2024

 

石鼓供水站工程

2024

 

长庆桥西郭坪供水站

2024

 

瓦斜供水站

2025

 

金村乡供水工程

2025

 

宁县千人以上水源保护工程

2024

 

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

千人
‎工程

宁县老旧管网改造工程

2025

 


12  保障措施

12.1  强化组织领导,逐级压实责任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成立以水务局局长为组长、业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农村供水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规划计划股,具体协调处理日常事务,确保规划顺利完成。紧盯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日常供水服务和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做到批复有文件,保护范围有围栏,有警示牌标识,进一步规范水厂生产,确保净化、消毒设施设备使用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12.2  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措资金

多方筹措资金,是解决水利工程的关键。在资金筹措上,我们本着“八方投资、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筹措资金,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和落实维修养护资金,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运行管理高效。

12.3  规范工程建设,确保建设质量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687-2014)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工程建设与管理。在工程建设中,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择优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建设;县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站要全程对工程质量进行质检,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工程建成后,要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良性运营机制,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和长期发挥效益。

12.4  加强运行管护,健全机制体制

一是强化制度支撑。制定下发了《宁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为全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提供政策依据。二是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了宁县农村饮水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目前机构已经设立,落实工作人员5名,正在办理机构法人证书、开设账户。成立了宁县水质检测工作站,与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署办公,负责全县范围内城乡供水水质日常监测工作。同时,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抢修队4个,及时处置农村供水突发问题。三是靠实管护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及城乡供水站签订了《宁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责任书》,各乡镇成立了乡管小组和村管小组,设立了村级水管员,形成了县乡村“三位一体”抓落实的管护机制。四是强化宣传服务。发放“宁县农村饮水便民服务卡”13.2万户,印发安全饮水宣传画2000多套、各供水单位负责制作“农村饮水工程公示牌”,公布了供水服务和监督电话,明确了供水范围、供水时间、水管员和监督方式等。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