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1026jyj000/20220308-00013 | 发布机构: | 宁县教育局 |
生效日期: | 2022-03-08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义务教育 |
关于宁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报告的公示
按照《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甘政教督办〔2022〕1号)要求,我县政府高度重视,紧盯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指出的5个方面的问题,认真检视,详细研究,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查漏补缺,进行了严格细致整改。现将整改进展报告公示如下:
一、总体思路
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国家督导组反馈的问题,认真进行检视,靠实整改责任,强化部门联动,严肃整改纪律,明确整改任务、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检视出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得到扎实整改。
二、反馈问题整改措施及进展
针对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反馈的5个方面问题,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改任务,靠实工作责任,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教育部门和各学校积极作为,创造条件,下茬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一)针对“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依然存在”的问题。经检视,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有校额在2000人以上的学校1所,个别学校存在“大班额”。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合理配置县城小学教育资源。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有效解决小学生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同时,规划在县城实施新区第二小学建设项目,新增学位1620个,解决城区大校额问题。二是有效解决个别学校“大班额”问题。规划在学龄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城和新庄、春荣等乡镇新建县城新区第二小学、新宁镇龙一小学、新庄第二小学和春荣第二小学,扩容提质平子小学、盘克镇街东小学,各新建教学楼一幢,增加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确保不产生“大班额”问题。
(二)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经检视,我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问题为: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目前,我县共短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教师47人,其中音乐教师缺少11人、美术教师缺少17人、体育教师缺少14人、信息技术教师缺少5人。二是教师交流比例不高。2020年,我县交流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数比例为8.9%,达不到10%的要求。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计划每年通过实施特岗计划招聘补充120名左右短缺学科教师,用3年时间补充教师360人左右,确保全县教师队伍整体数量满足工作需要,学科、专业结构搭配基本合理。实施优秀急需人才引进项目,每年招聘20名左右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用3年时间补充60名短缺学科教师。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走教”工作。每年安排100名左右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小学“走教”,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此类专业课教师资源,确保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数量和质量。三是实行“支教”政策。继续实施“三区”支教政策,每学年安排200名左右教师进行“支教”,推动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四是全面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使用、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合理分配岗位,均衡配备师资,促进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确保农村学校、村小和教学点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三)针对“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短板”的问题。经检视,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缺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共缺校舍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进一步扩大校园占地面积。2021年秋季学期,为盘克初中划拨用地1.05万平方米,确保占地面积达标,2022年实施盘克初中运动场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标准化水平。同时,2022年,计划为学校征地5.3万平方米,确保学校占地面积达标。二是加大校舍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资金,2022年实施平子小学综合教学楼、良平初中教师周转宿舍、和盛园区小学食堂项目、春荣赤堡小学、湘乐庞川小学、南义张堡小学、九岘左川小学校舍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中小学校舍短缺的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校舍建设中,优先安排校舍短缺学校的建设项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校舍建设达到规定标准。
(四)针对“学校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经对照检视,我县在学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学校未按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不同程度存在未开足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课程的现象。二是部分学校张榜公布学生成绩现象依然存在。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全面开足开齐课程。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各学科课程校准和《宁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按标准要求开足开齐课程,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加强督导检查,将课程开设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和日常督查的重点内容,采取随机抽查、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学校课程开设情况,督促学校按规定开好课程。二是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全面落实每学期一次体育运动会、一次校园艺术节要求,通过赛会检验学校体育、美育课程开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加强“五项管理”督导检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重视学生劳动教育。要求学校开足开齐劳动课程,通过校园劳动、校外实践锻炼、家务劳动等体验式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四是加强考试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考试管理的文件要求,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同时,加强考试管理督导,加大督导频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五是端正学校质量评价导向。按照《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要求,修订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办法,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
(五)针对“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的问题。经检视,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问题如下:一是校园安防建设不规范。主要包括:部分学校校门口未设置硬质防冲撞设施;学生宿舍楼、教学楼、食堂无消防栓,消防通道不畅通,宿管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专职保安未持械上岗,业务不熟悉等。二是学生食堂管理、学校危化品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包括:食品留样管理有漏洞,食堂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数量、留样时间、留样人等信息不全;食堂消毒记录中“消毒方式”记录与实际不符。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加强校园安防设施配备。组织各学校全面梳理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为公路沿线学校安装爆闪灯、凸面镜162面,更新修复了学校周边标志标线、减速带,设置固定硬质防撞设施或移动防撞护栏38处。及时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购置灭火器280罐,施划消防生命通道50余处。配备校园视频监控496路,安装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288台,实现校园监控和一键式报警100%全覆盖。二是加强安保人员培训管理。加强学校安保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勤考核,对394名学校专职保安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规定统一着装执勤,持械上岗。加强对工作人员使用一键式报警装置的操作培训,确保设备操作熟练、与公安联网畅通及完好无损。三是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督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实地督查指导学校安装防蝇防鼠设施,规范食材存放及出入库管理、原材料索证索票、食品留样、清洗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置等安全措施。272所食堂供餐学校全部接入“名厨亮灶”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业务培训。广泛宣传《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健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相关从业人员考勤考核,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充分发挥学校负责人陪餐、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监督及信息化监管作用,确保师生饮食安全、营养健康。五是加强对学校危化药品的管理。组织各校全面排查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工作,对照国家有关规定购置符合标准的危化品存放专柜,完善实验室、库房等排风设施,严格落实危化药品双人双锁专柜管理,药品出入登记,严防危化品外流,确保实验室管理规范、师生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县将以本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整省评估认定为契机,继续围绕推进全县教育振兴、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进一步创新理念抓管理,精准发力补短板,聚焦改革促发展,全员参与提质量,不断攻坚克难,细化措施,推进全县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努力开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保障,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继续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制,从机制建立、人才引进、资金保障、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针对我县教育发展中的弱项短板,出台深化教育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足额落实上级各类教育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学校安保人员、营养餐炊事员工资,确保教育支出达到“两个只增不减”要求。
(二)夯实基础,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进一步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基础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完成县职专实训楼等3个项目续建。争取并实施盘克初中等8所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力争年内完工交付使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三个课堂”学校10所,智慧标杆校10所,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
(三)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按照纵向抓好校(园)长、班主任队伍,横向抓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路,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一是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继续按照“五学五比五争当”师德师风主题教育要求,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树立师德标兵和模范。二是认真实施“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按照集中培训+网络研修+返岗实践的方式,举办校长园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学科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美术教师等县级培训。三是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成上级下达的特岗教师招录任务,为公办高中引进急需人才,交流轮岗教师206名。四是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开展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深化改革,全面激发教育活力。把改革作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上级最新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大部门、乡镇抓促教育工作考核奖惩力度。全力抓好教育质量提升改革,纵向配强校(园)长、班主任队伍,横向组建学科带头人队伍,辅助抓好习惯教育、特长教育和心理教育,全力抓好家庭教育。稳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等改革措施,实行竞聘上岗,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建立重奖重罚机制,分学期和年度奖励一批好校长、好班主任、好学科教师、好学生。改革职称评聘管理办法,推行竞聘上岗和动态管理,探索建立教师职称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制度体系,最大限度释放教育潜能。
(五)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将教育教学业务作为主责主业,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县教育发展实际,突出学段特点,补齐弱项短板,建办特色品牌学校,引领全县教育提质晋级。突出能力培养、错位办学,强化新高考改革保障,依托东西部协作以托管方式建办新区高中,将宁县二中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突出规范从严、兴趣引导,优化师资结构,激发内部活力,补齐初中教育薄弱学科和特长教育短板;突出基础积累、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读书习惯、音乐素养、心理素养,分步推进小学相对集中办学;突出多元启蒙、快乐童年,幼儿园实现就近办园;突出产教融合、创建品牌,抢抓中考分流发展技能人才的有利时机,扶持职专规模化、社会化办学。抓好体艺教育,举办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和艺术综合展演活动各1次,创建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劳动类特色学校。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全面实施“三优+”“优教庆阳”工程,40%以上学校参与优质校+教育联合体,创建优秀校长+研修共同体10个、优秀校长+成长共同体15个,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校长交流、教师研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教学研究,突出教法和学法研究,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拼、“名师高徒”课堂竞技、同课异构、教学晋级等活动,形成常态化教研工作机制。加强教育督导,扎实开展高考备考督查、初中教育质量巡查、中小学教育综合督导,适时开展初中教学观摩和小学教学常规落实观摩,督促引导学校、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到课堂和实践活动之中。
(六)守住底线,全面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健全县校园安全委员会牵头负责,公安、住建、市场监管、教育等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对校园周边流动商贩和校外培训机构形成常态化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展法制、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持续排查化解校园欺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食品安全纳入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专人规范食品采购、运输、储藏、加工、配餐、消毒、留样等各环节,突出全过程管理,确保食品加工科学安全规范。完善突发应急事件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地震、火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深化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开学第一课及每周一节安全课,多渠道宣传安全常识,不断提高师生及广大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积极化解、妥善调处学校内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强化校规校纪教育,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重视学生校外安全,在学生上下学集中时段,拉设警示带,设立“护学岗”疏导交通;下大力气整治农村学校家长利用电动三轮车接送学生问题;加大校园安全教育,严防出现校外溺水、走失等事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宁县教育局
2022年3月8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