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1026xzf000/20240321-00021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4-03-2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建议提案办理 |
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县政府坚持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作为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提高效能、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安排、压实责任,强化协调、跟踪督办,有力有序推动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安排,压实办理责任。年初,县政府办公室及时召开会议,对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筹备召开了集中交办会议,制定印发了《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靠实办理责任,严格标准要求,确保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落实落细。
(二)注重协调,提高办理质量。确定专人负责,逐件与承办单位对接沟通,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抓实抓细办理工作。在办理过程中,跟进掌握阶段性进展,对办理质量不高、进展缓慢的及时汇报县政府分管领导,督促协调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深入分析问题原因,研究细化措施,不断提高政协提案办理质量。
(三)跟踪督办,确保办理实效。及时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列入县政府办公室年度重点工作督查计划,先后三次会同县委办、政协办对委员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对办理进展缓慢的委员提案通过函件督办、电话催办等方式,督促各承办、协办单位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办理进度;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办理工作,确保办理实效。
二、完成情况
2023年,县政府共承办政协委员提案26件。至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26件,完成率100%。
第1号《关于进一步优化县城公交车辆运营时间的提案》。根据县城人口分布情况,结合学生上下学时段,对现有的5条线路12辆公交车收发车时间进行了优化,所有公交车车辆每天早上6:30发车,晚上8:30收车,初中学生晚间放学乘车问题已得到解决,但因高中学生放学时间较晚,且高中一、二年级与三年级放学时间不统一,加之二中门前及道路狭窄,两边停放私家车较多,公交车无法通行和掉头,目前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第2号《关于实施宁县老城区人行步道改造项目的提案》。共实施县城滨河路人行道及公共区域维修、县城沙滩路及九龙路人行道维修两个项目,共拆除维修滨河西路人行道渗水砖3127平方米,新铺渗水砖路面1070.00平方米,安装花岗岩挡车柱16个,新做大理石1150平方米,维修树池111套、人行道沉降区域204平方米、护坡20平方米,新安装60cm高人行道护栏1220米,现已竣工待验收。
第3号《关于加快推进我县老旧小区水电服务到户的提案》。组织对县城75个居民住宅小区供水供电服务到户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其中,供水服务到户27个,供电服务到户50个。对老旧小区结合改造项目实施,落实水电服务到户12个小区;对新建小区,督促指导供水、供电单位,落实水电直接服务到户,今年交付的金都宁苑二期、轩和佳苑和在建的橡树花园、上河嘉苑、宁州未央、优山美地等小区均已实现供电到户。
第4号《关于加快推进县城门户提升改造的提案》。主要实施了三个项目:一是实施了宁县庙咀东路丁字路口环境整治项目,完成路边土坡砌筑,新建停车场3处,打造小型景观5处,完成东西两侧土基平整,作为职教中心和加油加气站项目用地。 二是谋划实施宁县西滨河路北段改造工程,目前项目前期设计和林地审批手续已完成,并纳入专项债项目库,计划明年开工建设。三是实施东山养护院道路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目前已完成地下管网敷设及道路铺油罩面。
第5号《关于加快县城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安装的提案》。今年,计划投资9000万元实施宁县新能源充电桩建设项目(一期),在全县18个乡镇安装充电桩设备668台,一期安装充电桩设备500台,二期安装充电桩设备168台,配套停车场改造、电力设施、管线工程及充电站数字电力运维系统和智慧运营管理中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编制,债券资金申报资料已于11月20日报省发改委审核。
第6号《关于实施瓦斜乡人饮工程项目的提案》。今年共投入衔接资金135万元,实施瓦斜乡供水工程,新打850m深机井1眼,安装90kW潜水泵1台,铺设DN125PE上水管道90m;安装上水钢管520m,配套铜芯聚氯乙烯电路660m,现已建成投用。
第7号《关于加快推动我县苹果深加工项目建设的提案》。
主要实施了三个项目:一是实施西部苹果商贸港冻干食品项目,主要生产冻干苹果干(粉)等产品。目前,室内装修和速冻低温库已建成,部分生产线设备已安装到位,预计2024年1月试运行。二是实施恒瑞康苹果深加工生产线,建成年产200吨果胶、300吨果酱、1000吨果醋生产线,年可回收利用残次果、等外果2万吨,带动农民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引进长城果汁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盘活通达果汁资产,已于9月10日投产运行,现已生产果汁2000吨。
第8号《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活畜销售调运中心建设的提案》。目前,建成早胜肉牛调动中心1处,设立肉牛交易大厅,及时公布当日国内肉牛交易价格及供求信息,与上海、广东、浙江、合肥、南京、宁夏、西安等省市客商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年可销售肉牛2万头。同时依托宁县富兴源牧业有限公司保种场,挂牌成立早胜牛供应中心,培育焦村鼎盛、中村蕃源、良平牧青早胜牛核心繁育场3个,累计向县内外养殖场、养殖户提供早胜牛种牛1.35万头。按照动物防疫要求,生猪、肉羊、家禽等活畜均不能进行集中交易,主要采取“点对点”方式调运,今年累计向省内外调出活畜36.6万头(只)。
第9号《关于进一步支持规模化经营种植的提案》。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制定六大产业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扶持政策和对应考核办法,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指导推动六大产业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二是打破乡镇村组界限、破除地埂地畔,腾退占用耕地苗林,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推动规模化种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3.3万亩。三是培育庆阳扶庆、香当香,平子伟创,良平秋意浓,早胜胜雪、稔农,中村嘉谷禾,瓦斜百福盛,湘乐华信,青汕椒业,焦村甘农蘑力,和盛松愉,东方希望太昌刘堡猪场,金农果业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示范带动规模化经营。四是落实企业奖补资金391万元,协调企业贷款1500万元,落实贷款贴息12.85万元,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化发展。
第10号《关于加强全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先后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村党支部负责人、企业合作社领办人、种养大户等50多人赴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甘农大培训学习,参加省市各类比赛3次;二是与甘农大、西北农大、陇东学院等3个高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教授11人,有效解决了农业专技人员不足,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三是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示范基地16处,为农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坚持把职称评定向基层一线技术人员倾斜,全年评审初级职称7人,上报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人;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累计开展技术服务300多场次,指导建办科各类示范点52个,引进新品种28个,推广新技术16个。
第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代步车监管的提案》。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措施:一是依法查处非标电动车销售和无照经营行为,处罚非法销售低速电动车经营网点2家。三是对低速电动车及驾驶人员进行全面排摸、登记造册、分类统计,逐车逐人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承诺书及告知书。二是加大低速电动车路面违法行动查处力度,今年共查处低速电动车无证驾驶1632起,不戴安全头盔1873起,行政拘留21人。四是充分发挥农村“两站一室”职能作用,常态化开展低速电动车违法载人、乱穿乱行、乱停乱放、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劝纠工作。五是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进校园、进村组、进小区活动,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累计播放警示教育片45场次、发放各类宣传单1.5万张。
第1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城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提案》。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名校+”工程,与西北大学签订了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县二中与江苏省前黄高中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二是实行县内学校结对帮扶,以“高”带“低”(每所高中联系2-3所初中,每所初中联系2-3所小学),以“强”带“弱”(教学质量优秀的每所中小学帮带1—2所同学段学校),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三是深入推进“优教庆阳”工程,组建“优质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发展共同体110 个,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校长交流和教师研修等业务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整治农村校园周边环境的提案》。制定印发了《宁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宁县教育系统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组织各学校针对校园及周边环境全面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梳理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时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明确整改期限及整改责任人,跟进督促整改。对学校周边存在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问题,县教育局及各学校主动对接县生态环境局和所在乡镇村组,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商谈,督促企业做好卫生清洁及消毒消杀工作,减少空气、粉尘及噪声污染。
第1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的提案》。编撰完成《县级非遗传承项目资料库》,《手工擀毡技艺》《狄仁杰斩九龙的传说》《宁县手工布鞋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组织开展2023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拍摄制作宁县非遗纪实片《传承的力量》和非遗微视频,其中,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双定、戏剧头帽制作技艺、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分别被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刊用;赴早胜大庄小学、职专等10余所学校开展非遗讲堂和非遗保护巡展;组织对省市县级传承人进行培训考核。
第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石家及遇村遗址开发和保护的提案》。目前,考古工作站已建成,石家及遇村遗址安防工程预算已通过省级评审,预算评审资金203.4万元,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待审;完成《石家及遇村遗址保护利用规划》修改,正在逐级上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备案完成后争取实施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项目建设。
第16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宁县文化宣传平台建设的提案》。将“宁县文旅奋进号”公众平台作为文化宣传重要平台,策划、拍摄、制作短视频560期,并在“宁县文旅奋进号”抖音、快手平台同步发布,发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文旅产业等信息260条、短视频280期,累计播放101万次,省、市采纳信息21条,连续5个月入围庆阳市政务抖音传播新媒体7强。
第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临聘医疗人员待遇的提案》。今年以来,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名,签约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7名、专科生5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6名,柔性引进人才47人;加强人才培训,选派169名业务骨干赴河东区、天水等地进行培训学习,落实专家技术带教37人;对接白银市二院、省二院两个省级帮扶医院支援9名医务人员分别进驻县医院、县中医院对口帮扶。对今年到期的39名市聘和45名县聘医护人员续签合同,市聘人员人均待遇提高1505元,县聘人员人均待遇提高281元。
第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治时期重点人群(老人、儿童、残疾人)保护的提案》。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措施:一是摸排重点人群64581人,全部实行台账动态管理,落实老年人红色人群每日一访、黄色人群3日一访、绿色人群7日一访等措施;二是组织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及时预判传播情景、峰值时限、资源储备、风险隐患、变异株监测、城市污水监测和社区重点人群哨点监测,为科学有效应对提供依据;三是紧盯目标人群,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对失能、长期卧病在床、交通条件不便等老年人上门接种。2023年共接种新冠疫苗第一剂747人,第二剂255人,第三剂1540人。四是持续提升诊疗能力,改造扩容3家二级医疗机构诊室30间,2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门诊110间,配齐相关诊疗设备,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第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打造县城高铁站商业圈的提案》。编制完成高铁站片区商业圈发展规划。目前,招商引资的天津美食城项目已开工建设,谋划的两处商业综合体(分别占地11.02亩、12.56亩)正在与意向企业进行对接,幼儿园建设项目正在编制方案。
第20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县务工人员就近就业的提案》。
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全面推进乡村就业工厂建设,2023年新建乡村就业工厂19个,认定乡村就业工厂4个,落实认定一次性奖补40万元,累计吸纳就近就业3300人。二是积极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条件审核毕业生人数65人,签订劳动合同人数65人。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32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3288人,岗位技能培训2400人,创业培训312人。四是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130个,落实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93.34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59个,落实岗位补贴资金720.6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3笔8083.4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731人。
第21号《关于在县城老城区定时设立学生安全通道的提案》。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针对校情及周边情况,制定“一校一策”,由班子成员、班主任、学校保安员分工分段负责,对校门口及主要路段交通秩序进行管理。二是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特警大队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增派警力,加强校园门口及主要交通路段秩序维持,对校园周边乱停滥停车辆及时进行清理,对通行车辆实行限时、限速管理,确保交通安全。三是通过邀请交警大队民警进校开展专题讲座、观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树牢安全意识。
第2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气化宁县建设的提案》。目前,城1集气站已建成,天然气输气主干线工程完成管道敷设35公里,105处河流道路穿越已完成84处,正在建设场站和调度中心,明年可建成通气;铺设县城新区中压管线6公里,和盛街区中压管线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2000户。
第23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城应急救治保障中心、120救治中心建设的提案》。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谋划实施宁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及医技综合楼项目,建设地上8层,地下1层双面框架楼1栋。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和地质勘察,正在进行初步设计。
第2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县托管机构监管的提案》。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一是严格落实托管机构登记制度,对于未经设立登记从事校外托管服务经营活动的依法处理,对提供食品、餐饮等服务的,督促依法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目前,全县依法取得资质的校外托管机构共13户。二是联合教育、卫健、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对13户托管机构食品、卫生、消防等公共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下发整改通知书3份,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加大督查、回访、抽检力度,督促13户托幼机构加入陇上食安APP智慧监管平台。四是督促托管机构在经营场所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依法依规查处托管机构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利用欺诈行为。
第25号《关于巩固金银花种植基地规模,进一步加快建设加工销售产业链的提案》。制定印发《宁县2023年金银花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500万元,新栽金银花5.8万亩,全县金银花面积达到9.23万亩,建成金银花示范点21个5400多亩、示范带6条55.8公里,全年金银花总产值达到3600万元;新建绿源酸生产线一条,目前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
第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红白事流动餐饮管理的提案》。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宁县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对农村集体聚餐、红白喜事流动餐饮及大型酒店聚餐的申报、核查、问题处理进行规范管理。二是建立流动厨师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督促每年体检一次,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活动,每年开展2次食品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提高流动厨师食品安全从业意识。目前共培训流动厨师112人。三是充分发挥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和村级协管站职能,第一时间报告村级举办红白喜事情况,做到随举办随报告,随报告随监管。今年全县累计备案农村集体聚餐265场次。四是建立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每季度督导一次,发现问题,现场整改;企业建立食品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对承办大型聚餐第一时间进行备案,确保餐饮安全。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县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要求和委员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受项目申报审批周期限制和县级财力影响,个别提案办理进展缓慢。二是承办单位与委员联系沟通不经常,征询委员意见和建议不充分,对办理情况答复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提案办理工作满意度。下一步,县政府办公室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跟进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加大协调沟通和督查督办力度,及时协调解决提案办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全部落实到位,向各位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