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宁县苹果>果香宁州

果香宁州

【字体:

宁县始终把苹果作为农业首位产业、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以工业化思维、现代化理念、标准化方式谋划和推动,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以“三高五化”(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为标准,着力打造“人类第四个苹果”品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十四五”末,全县苹果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矮化25万亩、乔化35万亩),稳定就业10万人以上,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百亿元,实现“人均1亩果,户均增收2万元”目标,引领全国,走向世界。

宁县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现有苹果面积45万亩,其中矮化密植11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发展育苗基地4000亩;建成气调库、冷库40座及年20万吨分拣线,贮藏量30万吨;发展庆新等电商企业18家、网店200个、微商1800多户;建成有机肥厂4个、农机农资服务合作社157个,组建了苹果产销联盟;培育和壮大苹果产业龙头企业45个、合作社135个;正在建设水泥立架厂、彩印厂、西部国际商贸港等,初步形成了苹果产业体系。2019年,苹果产量50万吨、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727元,带动947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先后荣获“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等殊荣。

探索形成以“全覆盖科学化的规划体系为引领、全链条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为核心、全网络品牌化的营销体系为支撑、全环节长效化的增收体系为根本、全方位一体化的推进体系为保障”的现代苹果产业“宁县模式”。聚焦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五个主体”,采取自主、股份、联合“三种发展方式”,主推自根砧、因地因户发展中间砧、双矮、短枝、乔化“五种栽培模式”,对苹果适宜栽植区域一次规划、分步推进,实现了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群化发展。

一是党建引领。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县长当“总指挥”,乡镇主要负责人当“施工队长”,部门齐抓共管,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政策保障。制定《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三是资金保障。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19.4亿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572亿元、落实财政资金1.3687亿元、投入金融资金6.3554亿元、启动民资10.14亿元)。四是技术保障。制定了《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技木规程》、《矮化自根砧密植苹果园建园技术规程》、《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病虫害周年防治历》、《矮化自根砧密植苹果园储藏与分选技术规程》等从苗木繁育、栽植管理到贮藏分选全环节11项技术标准,培养苹果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560名,组建生产服务、农机服务合作社157个,建设苹果大数据平台,布设物联网设备,打造“数字果园”。五是人才保障。邀请11名国外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聘请国内院校专家教授组成百人服务团队,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培养职业经理人、产业经纪人432名,提供咨询,精准指导,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