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宁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1-09-03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府文件

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03 浏览次数: 【字体:

宁政办发〔2011〕92号

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1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宁有关单位:

《2011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2011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目标,大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加强监测台站运行管理,提升地震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新宁镇九龙村人工宏观观测点的管理,督促工作人员按日观测记载,按时报送观测数据,为省市地震部门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建立震情跟踪和震情会商制度,提高短临预测水平。落实周、月、半年和年度地震趋势会商制度,做好地震宏微观异常核实判定和短临跟踪工作,提高震情分析预报能力。

(三)抓好“三网一员”建设,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覆盖全县18个乡镇的地震宏观观测网、科普宣传网和灾情速报网,落实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工作在捕捉宏观异常信息和短临预测预报中的特有作用。

二、切实提升城乡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一)依法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工作。加强与城建部门协作,以防震减灾法和市政府第七号令为依据,以城乡规划编制审查、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为平台,探索建立抗震设防联合检查机制,加强对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能力。

(二)切实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贯彻落实《庆阳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争取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全县基本建设,特别是生命线工程、民生工程审批程序。协调配合城建等部门做好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工作,积极争取配备测试、钻探等设备,夯实地震安评工作基础。制定和完善防震减灾行政许可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

(三)继续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把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融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结合扶贫整村推进、农村安居行动、千村示范和灾后重建等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三水准”的要求,建设3处以上有统一标准、能宣传推广的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同时,抓好全省抗震安全农居技术服务网络项目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组织开展村镇活动断层避让树牌工作,编制发放农居地震安全培训资料和建设图集,分批培训农村工匠,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配合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三、稳步提升地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一)完善县乡地震应急预案。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防震减灾法》,进一步完善县、乡和各有关行业地震应急预案,推动地震应急预案向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延伸,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指导中小学和人员密集行业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或者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通过演练提升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三)加强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坚持“就近、可通达、易实施、平灾结合”的原则,规划建设5至8处有明确标识、道路畅通、生活设施齐全的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同时,对已建成的应急避险场所进行完善,配套建设水、电、厕所等设施。

(四)抓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重大灾害应急救援队实行县公安局、应急办双重领导,由县公安局牵头,县应急办配合,进一步充实力量,配齐基本救援设备,加强日常培训和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促进队伍由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向综合应急救援转变,更好地承担起地震应急救援等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工作。同时,指导各乡镇、社区组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形成以专业队伍为主体、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四、全面落实“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

积极汇报衔接,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市地震局支持,扩大台站覆盖面,优化监测预报手段,加强地震救援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落实好“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以此推动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整体发展。

五、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一)集中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宣传原则,利用防灾减灾日(5月12日)、唐山地震纪念日(7月28日),采取播放公益广告、散发传单、知识讲座、图片展览、巡回宣讲等形式,集中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二)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坚持部门联动,逐步形成由地震、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和新闻媒体组成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公共安全、共同参与防震减灾宣传、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联合县教育局完成3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任务,并指导学校开展好紧急避险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四)开展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主动向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汇报,争取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教学计划,切实提高领导干部风险决策和应急管理水平。

六、加强对乡镇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

(一)加强乡镇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对乡镇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督促抓好地震应急队伍和“三网一员”建设,促使乡镇防震减灾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二)健全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运行机制。积极协调各乡镇落实防震减灾机构、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开展日常工作,靠实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推动防震减灾各项任务落实。

(三)落实地震监测点分级管理制度。督促指导有关乡镇抓好辖区内监测台站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主题词:防震减灾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人武部政工科。


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4月19日印发


共印40份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