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民俗文化

  • 1月15日,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赴瓦斜乡东风村,普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项目——宁县社火。图为老艺人指导新人社火动作要领。
    2015-01-19
  • 杨自学皮影作品《三头凤》宁县皮影雕刻世家中瓦斜杜氏家族独树一帜,在陇上大有名气。皮影艺术大师杜恒春是杜氏家族的第一代传人,据杜氏家谱记载,杜恒春老先生从小聪慧过人,心灵手巧,年轻时在陕西省华阴县拜...
    2014-06-25
  • 靳官印正在雕刻作品宁县米桥乡龙湾村靳氏家族是一个民间工艺世家,雕刻皮影从清朝末年开始,传至靳立印、靳官印、靳长印已历时三代。靳官印的祖父靳和鑫聪慧过人,多才多艺,为了养家糊口他学会了石工、木工、泥...
    2014-06-25
  • 宁县瓦斜皮影雕刻世家王立邦,他的爷爷王万忠也是陇上小有名气的雕刻大家,他不但雕刻的好,而且喜好收藏,并且成立了《万忠皮影演出班社》。王立邦先生的父亲王宝玺,除自己雕刻皮影外,带徒传艺,发扬皮影雕刻...
    2014-06-25
  • 宁县皮影雕刻技艺较为复杂,具体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做以论述: 1、泡制牛皮 杨自学正在选择牛皮 用于皮影雕刻的牛皮,一般以新宰杀的青壮年牛皮为上乘,年龄在四至六岁的公牛皮为最佳。对新宰杀的牛皮...
    2014-06-25
  • 皮影雕刻完成后,除了展示玩赏、收藏以外,最大的用途就是皮影戏的演出。宁县最早的皮影演出,无从考证。我在近期对皮影雕刻家族的调查中了解到,在解放前,皮影演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各地演出的形式基...
    2014-06-25
  • 宁县皮影以雕刻为主,有一些演出班社,皮影收藏者较少,一大批雕刻艺术家雕刻的作品,多数被外地人员买走。在调查时,我们得知,大多数雕刻艺术家在自己的记忆中都是随师傅到陕西、宁夏、甘肃等临近省份为所需者...
    2014-06-25
  • 宁州大地文化灿烂,异彩纷呈的春节“社火”在陇东堪称一绝。每当年关的“腊八”节一过,活跃在乡村的大小社火队便沉浸在一片锣鼓喧天的沸腾气氛中。他们秉承古豳遗风,在热闹的社火排练中欢腾雀跃,载歌载舞,把一...
    2014-06-23
  • 《荷花舞》是宁县境内一种颇受群众喜爱的社火舞,在当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种舞蹈,动如行云流水,极具轻柔飘逸之态;静又似芙蓉出水,含苞待放。1945年,宁县“陇东秧歌大王”刘志仁,带领湘乐南仓社火队,...
    2014-06-23
  • 宁县民间的丧葬是从周礼传袭演化而来的,古时的丧葬礼仪多而繁杂,且迷信色彩浓厚,随着时代的发展,移风易俗,丧葬礼义逐渐向文明进化。 宁县农村丧葬礼俗以三年为期,分四次进行,即埋葬、头周年、二周年、三...
    2014-06-23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 共51条信息/共6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