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 尚秀琴,女,生于1946年,家住宁县早胜镇寺底村,现任县政协委员,村妇联主任。自幼喜爱剪纸,从13岁开始逢年过节给村上群众剪窗花,七、八十年代是她技艺及作品成熟期,曾参加过乡、县、地、省剪纸培训班及创作...
    2014-06-23
  • 王惠萍,女,1957年出生,七、八十年代参加乡、县、地、省剪纸培训班和创作班。她的多件作品发表在甘肃农民报和甘肃日报上,她和马衡麟合作创作的国画《马儿停一停》、《草原女民兵》等作品发表于省、地报刊,并...
    2014-06-23
  • 王念茸,女,1953年出生,家住早胜镇清华村。从小喜爱剪纸艺术,七、八十年代参加乡、县、地、省剪纸培训班和创作班。她的剪纸作品曾在甘肃农民报、甘肃日报上发表。作品“养鸡”被庆阳地区群众艺术馆收藏。
    2014-06-23
  • 石琦岳,男,1938年生,笔名石正明。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2年以来,经多次研究试制,创造出一种纸布胶塑新工艺,先后创制出“三星高照”、“唐僧取经”、“嫦娥奔月”、“双庆丰收”等作品,还研制出一...
    2014-06-23
  • 宁州大地文化灿烂,异彩纷呈的春节“社火”在陇东堪称一绝。每当年关的“腊八”节一过,活跃在乡村的大小社火队便沉浸在一片锣鼓喧天的沸腾气氛中。他们秉承古豳遗风,在热闹的社火排练中欢腾雀跃,载歌载舞,把一...
    2014-06-23
  • 《荷花舞》是宁县境内一种颇受群众喜爱的社火舞,在当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种舞蹈,动如行云流水,极具轻柔飘逸之态;静又似芙蓉出水,含苞待放。1945年,宁县“陇东秧歌大王”刘志仁,带领湘乐南仓社火队,...
    2014-06-23
  • 宁县民间的丧葬是从周礼传袭演化而来的,古时的丧葬礼仪多而繁杂,且迷信色彩浓厚,随着时代的发展,移风易俗,丧葬礼义逐渐向文明进化。 宁县农村丧葬礼俗以三年为期,分四次进行,即埋葬、头周年、二周年、三...
    2014-06-23
  • 宁县山村婚俗,庄重简朴,喜庆祥和,颇讲礼仪,甚有豳风遗韵。其仪式主要有迎花、拜堂、转毡、撒帐、道答客、敬祀、耍房七道。下面逐一叙述。 迎花:子午岭山区的青年人结婚,提前三天,由男方去女方下请帖,俗...
    2014-06-23
  • 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宁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宁县宇村庙南堂寺内就建有戏楼,今实物犹在。当时戏剧与祭祀密切联系,也是一种祈祷神灵佑护的祭拜形式,那里有庙宇,那...
    2014-06-23
  • 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一、宁县国家级涵盖项目 香包绣制:宁县香包绣制造型简单质朴,美观大方。其作品粗拙敦厚,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主要类别有单面挂件、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彩...
    2014-06-23
首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尾页 共342条信息/共35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