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

地情资料

  • 粮油加工:1952年县初建榨油厂1处。年加工食用植物油120吨。1958年增加以皮带传动的石磨、兼营面粉加工。1968年更为4台柴油机带动的日产6000斤的小综合面粉机。1972年又建县办太昌面粉厂(后转产), 1982年县榨油...
    2019-02-12
  • 木器制造:过去没有企业,多为木匠上门加工,也有购料加工出售者,产品有箱、柜、桌、凳、升、斗、犁、耱、案、坚杈、木杈、木锨、木盘、风箱、木杓、木瓢、耨、簸箕、大车、小车、土车、地轳车、纺车,织布机等...
    2019-02-12
  • 纺织:最早的手工业项目之一。唐代所产赀(麻)布,为当时主要赋品,质量在全国属第七等(共分九等)。所产毛毡也为贡品,至清代仍是。其它毛织品还有布、口袋、围巾、手套、毛袜、毛裹缠、毛鞋、毛衣等。棉布纺...
    2019-02-12
  • 12月3日,宁县在九龙广场举行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2018年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仪式。中共宁县县委和宁县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政协单位负责人,司法行政部门全体干部、县...
    2019-01-28
  • 11月1日,宁县质监局组织召开全县电梯安全监管工作会议。11月1日至2日,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甘肃省、庆阳市和宁县人大代表对宁县美丽家园建设开展专题视察。同日,宁县大气污染“冬防”暨煤质管控工作推进会召开,...
    2019-01-28
  • 蜂蜜:本地春、夏、秋三季均有大面积作物开花,蜜源丰富,蜂蜜一直为主要土特产。其生蜜——白蜜,质醇味甜,营养丰富,为滋补上品。自宋至清向为朝廷所重,被长期列为贡品。然限于技术条件,未能多产。清光绪年...
    2019-01-28
  • 宁州刺绣为宁县民间传统工艺,俗称“扎花”,为旧时品评妇女心灵手巧的标志之一。枕头顶子、小孩肚兜面子、婴儿帽子、妇女儿童布鞋头帮、男人烟袋、耳瓜套子、女人“针葫芦”等,皆可为之做饰。而枕头顶子多以红...
    2019-01-28
  • 主产于太昌申明村。据说已有60年历史。过去所产紫金冠、帅盔、凤冠、龙纱等头帽,以雕缕精细、色彩绚丽而畅销陕、甘各地,享誉于今。其它服装道具也均设计精巧,美观耐用。60年代初一度停产,70年代末,随古典传...
    2019-01-28
  • 县内嫁接杏树有较久的历史,嫁接成的杏树称接杏树,果实大于土生品种,呈绿黄色,皮薄、肉厚、汁甜、杏仁为甜味。曹杏即其中最佳品种,因出自中村曹家村得名,现主产于早胜、中村一带。曹杏平均单果重40克,最大...
    2019-01-28
  • 黄甘桃分布于九龙川、蒲河川下游的川台地带,为县另一名产,桃分粘核、离核两种。离核桃成熟后呈橙红色,茸毛较少,果体大,平均横径6厘米,平均单果重127克,最大单果重200克。果肉黄色,桃核紫红色,皮薄肉厚,...
    2019-01-28
首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尾页 共366条信息/共37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