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以前主要使用以牲畜为动力的步犁和手摇耧进行耕作,辅之以镢头、锄头等;运输主要靠老牛车拉运和人担肩挑。用石磨、石碾加工米面。1956年前后,推广使用新式步犁代替了旧式犁,1958年前后推广双轮双铧犁、马...2018-12-13
-
日照资源较为丰富,1977年实际照射2812小时,为最多;1958年实照1935.7小时,为最少。 日照百分率因地形影响而略有差异,以原区而言,各月日照百分率约在40%至70%之间,以元月份百分率最大,9月份最小。 太阳辐...2018-08-01
-
蒸发量变化的特点是春夏两季大于秋冬两季。据24年测计,年平均蒸发量为1462.2毫米,6月份最大为234.2毫米,12月最小为36.6毫米。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2倍。 (选自《宁县志·地理志·气候》)2018-08-01
-
空气湿度 冬春干燥,夏秋潮湿,是湿度变化的显著特点。 一年之中,元月份湿度最小,平均相对湿度为56%,以后逐渐增大,6月份稍有降低,9月份达到全年最大值,月平均湿度8%, 10月份开始又逐渐下降,循环往复。 ...2018-08-01
-
降水之年变程:24年间平均年降水量527.1毫米,变率18%,具有相对稳定性。降水量最多的1975年为827.7毫米,最少的1965年为372.1毫米。平均3年有一个少雨年,6年有一个较严重的旱年。 降水季节分配:受季风影响,...2018-08-01
-
据1958年至1980年测计,地面冻结最早在10月上旬,但深度不大。10厘米稳定冻结平均日期为12月11日,最早11月28日,最晚12月25日。30厘米深度稳定冻结的平均日期为12月29日,最早12月12日,最晚元月7日。12月大地封...2018-08-01
-
据24年测计,宁县原区的平均无霜期为5月2日至10月9日,共161天。保证率80%的初终霜日期是5月11日至9月30日,只有143天。若以出现白霜日计算,平均为4月26日至10月11日,共167天。而保证率达到80%的初终霜日,是5...2018-08-01
-
气温 气温受地形影响比较明显,东部山区气温较低,年、日变化较小;川区气温较高,年、日变化较大;原区气温及其年、日变化,则介于前二者之间。 24年间,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6.5℃,出现于1966年6月19日,极端最...2018-08-01
-
四季分配差别甚大,其特点是夏季短而冬季长。 春季,实以4月11日起,7月15日止,共3个月零5天。以草木返青,到冬小麦收获,冷暖交替,气候多变。早春尚有残冬景色,盛行风向由北转南,平均风速为全年之首,出现...2018-08-01
-
宁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即北温带之南沿,又在青藏高原东侧,受季风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高原气候。暖湿空气势力不强,并常受冷空气影响,雨水较少,温润适中,四季比较分明。冬季寒冷而夏季不甚炎热。春秋季节冷空...2018-08-01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