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宁县志

  • 县内嫁接杏树有较久的历史,嫁接成的杏树称接杏树,果实大于土生品种,呈绿黄色,皮薄、肉厚、汁甜、杏仁为甜味。曹杏即其中最佳品种,因出自中村曹家村得名,现主产于早胜、中村一带。曹杏平均单果重40克,最大...
    2019-01-28
  • 黄甘桃分布于九龙川、蒲河川下游的川台地带,为县另一名产,桃分粘核、离核两种。离核桃成熟后呈橙红色,茸毛较少,果体大,平均横径6厘米,平均单果重127克,最大单果重200克。果肉黄色,桃核紫红色,皮薄肉厚,...
    2019-01-28
  • 宁县大枣栽培历史甚久。有椭圆形和圆形两种,前者称晋枣,传说在西周时就曾以地方特产向朝廷晋贡,因之得名,其个特大;后者因成熟于夏季(早于晋枣),称为夏枣,个较小。两种枣均以其皮薄肉厚、色鲜味醇,糖质...
    2019-01-28
  • 早胜牛的形成和发展没有资料明确记载。据民间传说,旧时交流会上,渭北一带农民常到早胜选购大型犍牛,用于套车驾辕和独套犁地。省内外买主都把买到的牛传曰“早胜牛”,交口称赞。“早胜牛”的叫法在民间虽已很...
    2019-01-28
  • 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三页第四十四页
    2019-01-25
  • 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
    2019-01-25
  • 据黄委会典型调查,襄乐川流域面积为六点六平方公里的两条沟,1971年8月一次暴雨就产生洪峰320立米/秒,洪量64立米/秒,含砂量540斤。仅这个公社被冲毁良田1150亩。经分析,宁县农业区每年每亩土地平均流失水分22...
    2019-01-25
  • 县内养鱼始于1958年,当时曾以10万元的投资,在九龙川、襄乐川、城北河川、泾河川等地修鱼池20多处,并从湖北、安徽等地调回数百万尾鱼苗投入。这些鱼池和白吉坡、范坡水库由于重视不够,管理不善,除九龙川的徐...
    2019-01-25
  • 襄乐川改河:1971年为了“淤平川地”、“与河争地”,襄乐公社动员千名劳力,分3个区大搞襄乐川改河工程,至1972年底,在襄乐川下游——上至常门沟下至转嘴子,打拦河淤地坝14座,沟壑坝8个,修水库两座,开挖河...
    2019-01-25
  • 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
    2019-01-17
首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尾页 共274条信息/共28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