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刘邑:历代史志屡记,夏之末,此地为公刘邑。《史记•周本纪》载:夏衰,不窋失稷官,奔戎狄之间。其孙公刘复修其业,“务耕种,行地宜”。《匈奴列传》载:“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元...2023-03-21
-
王家湾南庄遗址:在新宁镇王家湾二级阶地上,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约150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有一处窑址,剖面呈长方形,高1.3米、宽1米;住室2处,残长分别2米、2.4米。陶片有仰韶文化泥质红陶钵、盆、尖底瓶...2023-01-16
-
核桃山遗址:在长庆桥镇野王村核桃山峁,南北约1000米,东西约300米,文化层厚达3米以上,属仰韶文化。有住室、窑址、墓葬等,数处窑址均为大小不一的袋状窑。各类陶制的罐、杯、纺轮和盆、钵、碗、环残片颇多。...2023-01-16
-
雷苟遗址:在太昌乡雷苟村中,中心在庙崖头原面,为仰韶文化,存周代遗物。有灰层、灰坑、住室、窑址和彩陶、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器物残片。所见三个残窑址,其形一致,尖顶平底,残高1.44米...2022-09-27
-
解放以前,未见有关宁县地区古文化遗址的任何记载,而到目前为止,县内已发现古文化遗址51处,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基本遍及县域各地,这些文化遗址,充分地证明了宁县地区是中华民...2022-09-27
-
古生物化石,在沟谷暴露的黄土层底部和岩石层中,过去与近年均有发现,群众统称之为“龙骨”,有防治刀伤止血之功效,药材部门也进行收购。因此,过去零散发现的化石,都被当作“龙骨”使用,发现地点也被人遗忘...2022-09-02
-
在旧中国,这里的古迹文物从未有人征集管理,任其自然散布于社会上或荒野里,失散毁损,至于泯灭。只有一部分古建筑物,得到社会各方某些保护,损失较小。据记载,至民国中期,县内尚存较大的城池12座、庙宇10处...2022-09-02
-
本地历代文艺作品,虽传存殊不完备,然亦不胜辑录列载。无论诗、文、绘画之类,诚有不少优秀之作,而本志篇幅所限,难以尽取,只选录短诗、民歌、剪纸画和书法若干于此。傅玄诗三首炎 旱 诗炎旱历三时, 天...2022-08-25
-
文艺创作,代有人才。无论是祖籍此地或活动于这一地区的人士,著书立说,颇有建树,故北地泥阳(即今宁县)人傅玄,知识宏博,又精于音律,在仕宦之中,写下了大量诗文著作,成为晋代文坛巨星,在中国文学史上享...2022-08-10
-
本县创办报刊,始于50年代,几起几落,已办过几种,而直至目前,尚未定型或者稳定一种。先后创办的报刊主要有:《宁县报》:1955年6月1日创刊,石印,8开,4个版面,周出1刊,发行3000份,为中共宁县委机关报,亦...2022-08-10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